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

ID:45955552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_第1页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_第2页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_第3页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_第4页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摘要: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人物,其文学创作涉猎广泛,而且对当时的文学发展影响很大。他对以悲怨、凄美为基调的爱情文学尤其青睐。他的小说有雷同的题材,有相似的人物形象,又无一例外以悲剧结局。本文拟通过分析苏曼殊细微独特的艺术触觉,展示苏曼殊小说的悲哀之美,并从其殊异于常人的身世际遇、孤僻善感的性格、精研佛理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潮的共同影响等角度分析其成因。关键词:苏曼殊;小说;悲哀之美;原因苏曼殊是一位天才式的传奇人物,能诗擅画,通晓日、英、梵文,冇

2、着扑朔迷离的身世、传奇浪漫的经历和亦僧亦俗的身份,因此一提到这个名字,人们不禁啧啧赞叹,尤其是他的诗歌更是让他生命显赫,著称于世。与他的诗歌成就相比,小说显得黯淡了许多,虽然他的小说存在模式化倾向,主题、情节、人物设置较单一,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小说的成就,处于他整个创作屮后期的小说创作自冇他特殊的意义和魅力。苏曼殊的小说作品主要有五篇:《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碎簪记》《焚剑记》《非梦记》,‘他善于借助语言将内心郁结着的巨大愁恨和哀伤化作诗意的具象,用美的形式表达。他的小说有雷同的题材、相似的人物

3、形象,又无一例外,以悲剧结局,同时,也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其情感描写哀婉动人,令人九曲肠回,向来有〃哀情〃小说之名。《断鸿零雁记》中的雪梅,因莫父母有悔婚之意,而产生了〃自裁以见志〃的思想,最后在被逼嫁富家了的前夕,〃竟绝粒而夭〃;男主人公三郎为使雪梅能够好好地投入另一段婚姻而出家为僧。故事的结局,三郎望着一堆荒凉的黄土嚎哭。〃苏曼殊在文本的悲凉思绪和审美上,注入了他本人的主情绪设置了一种先天的对人生的悲观判断,即:只要有爱情,便注定是悲剧。〃[1]《碎簪记》中的三角爱情悲剧,情与事的出

4、现飘然而来,其发展并没冇必然的因果关系:灵芳为只见过一面的男子庄自缢;莲佩为不爱自己的庄自刎;男主如庄为这两位花季少女的逝去伤恸而绝。三个有情人为〃情〃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小说在悲郁的气氛渲染Z中,将故事情节引向无可逃避的悲剧结局,真是〃有情更比无情苦〃,这个哀伤的情感基调来自作者的悲哀的人生观和审美倾向。小说以美丽和青春的无缘由的毁灭,使悲哀达到极致。因爱情、因年轻、因自戕,故事令人扼腕叹息,具有无限凄美的审美效果。此外,苏曼殊的小说还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断鸿零雁记》中多处通过景

5、物的描写來折射三郎的抑郁情怀、惘然心态,如第十二章中写道:〃一时雁影横空,蝉声四彻。忽有风声过余耳,瑟瑟作响。余乃仰空,但见宿叶脆枝,萧萧下堕。〃[2]通过晨间萧瑟秋景的描绘衬托出三郎惘然忧愁之情。乂如通过对〃乌云弥布,只余残星数点,空摇明灭〃的溟蒙凄清的夜景描绘表现三郎〃情网已张,插翼难飞〃的矛盾痛苦Z态。小说中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从而衬托情感,取得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分析苏曼殊小说的这种悲哀之美的原因,我想与以下几个方面不无关系:一、难言的身世之痛苏曼殊的父苏杰生是广东香山人,商人出生的

6、他到日本成了一名成功的商贾,其母为日本人。苏曼殊出生于横滨,但出生未足三月,生母即离开,由姨母河合仙抚养,五岁时随父归国,直到二十四岁时才再次见到一向视做母亲的养母。其间,父子感情始终不甚融洽。由于正常家庭的缺失,再加之他中日混血儿兼私牛子的身份而不容于族里,屡遭庶母大陈氏等的欺凌和族人白眼,致使他性情内向孤僻,多愁善感,自恋造作,身体则羸弱多病。苏曼殊早年曾在日本大同学校、早稻FT1大学学习,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o1903年离开口本,先后到泰国、锡兰等地游历,并在当地逗留数月学习梵文。返

7、回中国后则流徙于各地任教,足迹飘零。多厄的身世、坎坷的际遇本已使他郁郁寡欢、脆弱敏感,加之又生在一个浊世,目睹世乱国危,更使他无法不痛心,无法不孤寂。为排遣苦闷,他征歌逐色,更兼放纵口腹、饮食无度,一生愁病交加,1918年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三十五岁。正是由于他异于常人的身世际遇和孤僻善感的性格,使他对以悲怨、凄美为基调的爱情文学尤其青睐。二、屮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史上不乏善于悲吟、哀歌的文人士大夫。继屈原之后,以沉郁、孤愤为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家,不在少数,悲哀伤感是构成他们作品魅力不可或

8、缺的因素。可以说,〃哀伤是中国文学中一个颇有分量的情感主题。无论是爱国主义作品的悲怆,亦或是爱情作品的怨苫无奈、思乡作品的感伤、怀古作品的苍凉、山水作品的凄清空寂,其感情基调都可以屈于悲哀伤感的范畴。〃[3]这里面有社会、时代的原因,也有作家本人悲哀之美的审美倾向。屮国传统文学〃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可以说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同时作为一种民族的性格和文化,它还深深参与了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美学风格的形成。〃[3]在几千年历史漫长的积淀过程中,以悲怨、凄美为主要美学风格的中国爱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