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

ID:45939051

大小:7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_第1页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_第2页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_第3页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_第4页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学习专业:中医临床师承人:于文侠指导教师:于清泽浅谈中医“防未病”的应用【摘要】中医不是社会科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它与现代西医同属一个领域,面对的都是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但是。它们对于人的认识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中医的了解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着用中医的方法来养生保健。未病防病、既病防变学术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出了一种较高的医学境界,后世历代著名医家继承和发挥了这一学术思想。中医防治病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强调了预防

2、疾病的重要性;一是既病防传,或曰既病防变,突出了根据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早期、有预见性的合理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两者在千百年来,中医防病治病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中医未病防病【正文】中医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密集型的学科。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确立了临床治疗原则,创造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中医治疗学。中医历来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明确地提出了“防未病”的预防思想,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

3、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恬淡虚无,真气从子,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精辟的论述,突出了“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并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从而阐述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医生,应该“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诛身",具有渊博的知识面。中医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医学知识、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相互渗透交叉,需要一个网络型的知识结构。“防病”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4、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许多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真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主动的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入侵,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经过多年总结人民在长期同自然和疾病斗

5、争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人体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从而确立了人与自然相应的观念。《灵枢•邪客》曰:“人与天地相应也”。疾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与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未病先防就是强调养护人体正气,防御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内经》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

6、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騰理。”东汉名医华佗创五禽戏健身法来防治未病,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治未病,他在《抱朴子•地真》中指出:“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迫于既逝之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他认为“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其所著《千金要方》中载有一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古代中医发明“人痘接种术”来预防天花的发病,开创了人类用接种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先河。古往今来中医仍在传染病流行的季节里,采用药物

7、进行驱毒防病,有的服用中药煎剂,有的用雄黄、艾叶、苍术等薰烟以防疫彷。或因地制宜采取改水、灭螺、驱蚊、灭鼠,来预防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既病防变身为医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有病早治这一重要原则,还必须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注意其传变规律,随时掌握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病邪深入传变甚至发生危变,这就是既病防变。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某一局部或某一脏腑发病,都能影响整体机能的失调,这种失调所导致的疾病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把握这些联系和规律,是临床治未病实现既病防变的前提。纵观疾病的发展,都有相对固定的规律,

8、除外感疾病由表及里的传变规律外,由情志刺激、饮食劳逸等引起的内伤病,尽管表述方法不同,有的以五行生克乘侮解释,有的以阴阳互根互制解释,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