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

ID:45936474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_第1页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_第2页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_第3页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_第4页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儒释道三教的融合作者简介:宋百元(1984-),男,汉族,安徽省安庆市人,哲学硕士,单位:湖北大学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哲学。摘要: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三教的分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通过对三教融合过程的研究,为现代处理多元文化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提供经验与借鉴。关键词:宗教;儒释道;三教合一一、儒、道、释三教概念的发展

2、“三教”①,指的是儒、道、释三家。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儿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屮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

3、流的趋势越来越大。三教在社会上的客观存在是三教概念出现的基础,不过三教概念的提出却是社会意识发展变化的结果。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是在两汉之间,虽然“佛教传来以后的中国宗教史,是儒、道、佛三教的交涉史”,但三教概念的出现和被社会所广泛接受,却是在魏晋南北朝时率先山佛教表现出來的,三国之前人们的论著中是没有“三教”一词的。在这一时期,由于一些帝王的崇佛,以及佛教作为一种新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生气和丰富内涵,使佛教成了三教的中心。梁武帝在其《述三教诗》中说他自己“少时学周孔”,“中复观道书”,“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最后达到“至理归无生”的认识,非常形象地突

4、岀了佛教盖过其它二教的吸引力。这可以说是该时期三教关系的一个特点。至隋唐两宋,不仅三教鼎立的局面达到了一个高潮,三教理念的交流也空前频繁。陈寅恪先生谓:“南北朝时,即冇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卷。见旧唐书肆柴经籍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当时,三教Z间关系成了政治上的一个热门话题,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虽然表面上呈现了三家之间的区别与矛盾,但客观上却为三教的思想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并反映了社会政治对整合三家的需要。二、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过程从统合的角度看,“三教合一”的含义无疑要比“三教”更进一步。关键

5、在于对“合一”的理解。如果将“合一”视作儒、道、佛三家的内在义理上,特别是在道德标准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当然可以,但此至少在明代之前是称为“三教合流”或“三教归一”的。其实一般现在的学术著作中在说三教合一时,也就是这个意思。或许正是对三教合一之称在理解上的模糊,古人极少用三教合•这个词,至少是明代以前基木上没有人使用过此词。在明代之前,只有三教的概念,而根本没有三教合一概念的流行。或者说,明代以前的人们,尚未认识到三教在外在形态上有合一的可能性。当然,明代人所说的“合一”,仍可分二个层次。其一依然是以往“三教归一”、“三教一家”的那层意思,即主要指

6、三家在道德价值观念上的一致性。陆氏所谓三教的两种合一,其区别正是表现于外在形态上,即当时人们确有主张将三教混为一体。三教合一概念在明代的提出,必定是当时的社会中已经有了合三教为一教的某种实际形态存在,哪怕是一种模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社会上确存在三教形态上的共一。如到了明代,三教共同崇拜的神祗日益流行,其屮最盛的是关帝信仰,实行了三教在信仰崇拜体系上的合一。从而使三教合一概念的内涵有了质的飞跃。三、“三教合一”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影响在区分三教和三教合一时,有一条界限是需要分明的,即站在佛、道的宗教立场上说三教一家,和以三家观念统一到一个宗教形态之中是

7、有着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后者也可说是前者观念发展的结果。纵观从三教到三教合一观念的变化,可以察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些发展动态。首先,口唐以后,无论是从外在的政治统一,还是内在的专制集权程度,都甚于以往的朝代,而且是一代甚于一代。这种专制集权的大一统社会政治体制的不断加强,愈来愈需要更为一致的含有宗教形态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于是三教合一的呼声也越加强烈。其次,鉴于自春秋至秦汉思想趋向一致所形成的传统,三教在长期并存的过程中,内质上通过交流,彼此的认同越来越加深,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教的真正合一就冇了更充要的条件。再次,由于十三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的瓦解,使中国佛教再

8、也难以吸收与中国文化异质的东西,这对加速与其它二家的同化,反而成了有利因素。最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