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

ID:45933731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上传者:U-7604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_第1页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_第2页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_第3页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浅谈《论语》中“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浅谈《论语》屮“君子之道”的思想阐发《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具弟子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是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深邃内涵的经典文献。《论语》博大精深,“君子之道”作为其重要内容,一直深受人们的推崇及信奉。通读《论语》一书,不难发现,孔子非常注视对其弟子自身修养及品德操行的培养和捉高,教育弟子克己修身,努力塑造''君子”这一理想的人格范式。“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共有107次之多。足以看岀,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早已将君了视为自己做人的标样。-、“君了Z道”的基本理念自古以來,君了道徳与君了人格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了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一人生境界可以概括为——君子之道。(一)乐道——君子的境界追求乐道的意蕴之一是不懈追求万物发展之规律和人类道德之境界。古代圣贤认为,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是人冇礼义廉耻,为了口己的人格尊严,人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因此,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道得Z不处也;贫与贱,是人Z所恶也,不以道得Z,不去也。”“道”与“义”不仅是孔子选择富贵贫贱的标准,而冃是其一生崇尚和追求的人生境界。(二)弘毅——君了的意志保障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说明有志向的读书人要刚强、有毅力,因为他眉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以在天下实现仁徳为己任是沉重的任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是遥远的征途。所以要追求和践行君子Z道就必须有刚毅顽强的意志。(三)善良——君了的道徳基石善良是道德的重要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的内涵常被浓缩为“仁义”二字,“仁”是孔子创立的一个道德范畴,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其基木意蕴是“善”。因此,善良是君子必备的道德品行。怀冇一颗仁慈、善良的心,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没冇私心,不以利用他人或从别人身上获得好处去真心诚意地与人相处,是君子的道徳基石。(四)尊贵——君子的人格品位尊贵作为君子的人格品位,主要表现为君子为了追求道义而展示出的刚直方正的独立人格。儒家认为有徳有识Z士要实现H己经天纬地Z抱负,不仅要通天、地Z道,更要通人Z道,做到能安人、能服人。因此君子应具有谦和的处世Z道与刚直的行为准则。二、如何成为一•名“君子” (一)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对于什么是君子,《论语》中记载了一次司马牛跟孔子的对话。子曰:君子不忧不惧。(《论语•颜渊》)不忧不惧就对以做君子了?对于司马牛的疑问,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可见,在孔子心目中,“君子”作为一种理想人格更多地是靠道德修养建立起来的。一个人在反省口身的时候,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口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够经得起推敲、考验,内心坦坦荡荡,光明磊落。于丹教授曾经说过:“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而后农现出來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孔子在和弟子讨论君子的吋候也曾经说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一个拥有仁慈Z心的人,他的内心就会宽厚、慈爱,因此也就不会计较生活中的得失,使自C的内心处于一种坦然平稳的状态,这样的人怎么会冇忧愁呢?有智慧的人处事得当,考虑的全曲,权衡恰当,怎么会有迷惑不定的时候呢?内心无比勇敢,乂有何所畏惧的呢?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矢口、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因此在孔子看来,做一个善良的人,拥冇一颗善良的心,做到内心无愧、坦荡,处事经得起考验,构成了君子所应具备的一个条件。(二)耍冇博大的胸怀,勇于担当做一个内心完善的善良的人,是成为君子的前提。但仅有这个是不够的,孔夫子心口中的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怀犬下,奋发有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君了首先体现的就是时刻把握时代的气息,在特定的时期彰显自己的担当价值,临危受命,以天下为己任,不以一己Z私利而背信弃义,舍小家顾大家,弘扬道义,传播仁义,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把个人安危抛在脑后。诗条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Z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人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想让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我们不会感到杜甫是在说大话,而是会被那博大的胸襟和炽烈的感情所震撼!再比如范仲淹,他认为—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Z高”还是“处江湖Z远”,都应该系念天下汨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怵I岩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犬卜•,这就是君子了。“天下兴广,匹夫有责”。就拿最基木得遵守法制说起,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帯来一点限制,但是当这点限制成为彼此尊重、社会默契的时候,却保障了自己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这小小的举动就为维护社会秩序尽了自己的责任,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担当。(三)努力做到“和而不同,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虽然他内心里庄重、庄严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头却从来不争。同时,他也决不拉帮结派,谋取私利。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许多人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观点肯定会不完全一样,当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一个真君子是会认真倾听的,他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够坚持自C 的观点。这样就既保证了整体的和谐,又保畀了不同的声音。而小人则刚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生活中经常会看见这样的场面:大家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说完,马上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对对对,领导说得真好,“高屋建範、深谋远虑”Z类的溢美Z词说了一堆后,可是到会后他转脸就会对别人说,哎,这个领导说的都是什么啊?我一点都不同意他的观点!这种表面上趋炎附势,为利苟同,而背后却为了争名夺利而中伤别人的行为,是与“君子Z道”完全背道而驰的。屮国-•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i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Z道。三、当代大学生该如何践行“君了Z道”(一)牢记“止于至善”的人学Z道礼记云:“大学Z道,在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而来说就是人真、人爱、人诚、人智的体现。现在很多人学生认为,知识和技能是其未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提升。岂不知良好的道徳素养乃生存Z本。事实上,一个具备良好素养,具有优秀道徳品质的人,在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他木身就具备了良好的承受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具备了大真、大爱、大城、大智的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克服前进上的种种困难,取得成功。因此,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善良品行的培养和砺炼尤为重要。(二)探索万物之规律、人生之真理自古以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了都是安贫乐道、追求真理的楷模。曲肱而枕Z却甘为天下人木铎的孔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究天人Z际,探古今Z变的司马迁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理应弘扬君子Z道中的乐道精神,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懈地追求自然界、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规律,在人生征途上不断追寻自身成长与成才的规律。同时,在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还应具有不为物欲所动的理想信念、不为挫折所阻的坚强意志、不为权势或权威所刖的大丈夫气概。(三)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当代大学牛:适逢盛世,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无疑耍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这是个人成功、民族昌盛的重要保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中的这句古训所诠释的是一种奋发有为的主体精神和独立不惧的坚毅人格。正是这种强烈的主体精神和坚毅人格,使得屮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天灾人祸的危难Z际,无论是个人、集体还是民族、国家,都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更应该时刻激励H己,不要为眼前的困难打倒,只耍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就耍勇于向前,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风I何过后的彩虹一定会更加绚丽。(四)塑造富有教养、人格独立的尊贵形彖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将尊贵与金钱、地位、权力相连,甚至与Z等同,似乎有了金钱、地位、权力,一个人就可以摆脱低俗而走向尊贵。事实上,与金钱、地位、权力等同的所谓尊贵是虚浮的、表面的、难以持久的,而真止的尊贵来白一个人的道徳层面和精神领域。有教养的人才尊贵,耕神上的贵族才是真正的贵族。当代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具有高雅尊贵的气质和形象,那就应在道德层面上不断捉升口己,而不是追求物质上表面上的虚华,而应该在人格境界上追求君子Z道,使自C具有独到的见解、独立的人格和高贵的尊严,这才能从根木上赢得别人的尊重,彰显自身的人格魅力。孔子从來不说做君子就要像某一个人那样,在孔子看來,做料子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IT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因为只有自己的内心真止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忠于自己,做每一件事之前能追随口身的价值观,无怨无愧,胸怀坦荡而无恻隐之心,便是対“君子”的最好诠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