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27785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应用头孢哌酮出现双硫仑样反应6例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头胞哌酮出现双硫仑样反应6例临床研究【摘要】目的预防和减少用药后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观察6例在应用头胞哌酮治疗期间饮酒,出现双硫仑样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结果通过及时治疗,全部病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均予治愈。结论双硫仑样反应是可以预防的,临床医师要重视和防止输用头胞哌酮(等头胞菌素类抗生素)时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双硫仑样反应;头胞哌酮;乙醇头砲哌酮为广谱半合成头胞菌素类抗生素;它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临床,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头鞄哌酮致双硫仑样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2005年4月"2007年8月共诊治6例此类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8〜55岁;上呼吸道感染4例,外伤2例。在应用头砲哌酮治疗期间饮酒后1小时内出现反应,均饮用白酒,在2两~7两之间。1.2临床表现轻症者4例,神志清楚,表现为面部潮红,心慌,气急,头痛,血压正常。重症者2例,意识模糊,面部潮红,头痛,胸憋,心率加快,心电图表现ST—T改变,血压降低。4例同时存在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1.3治疗转归(1)立即停用头胞哌酮及酒精。(2)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误吸致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吸氧,改善组织缺氧,监测生命体征。(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纳络酮0.8毫克。(3)完善心电
3、图,血常规,血糖,电解质检查。对心电图ST—T改变,呼吸困难者完善心肌酶,D—二聚体检查,动态观察心电图,心肌酶变化,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的情况而延误诊断和治疗。(4)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利尿,促进酒精排泄,血压低者并予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血压正常水平,同时输注葡萄糖液+维生素C,予以保肝治疗。恶心呕吐者给予胃复安及保护胃粘膜,意识模糊者给予醒脑静等对症支持治疗。2结果经过治疗观察,2小时内症状全部缓解,1天内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3讨论1948年哥本哈根的Jacobsen等人发现,作为橡胶的硫化催化剂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
4、其是在饮酒后症状会更加明显。人们把种在接触双硫仑后饮酒出现的症状称为双硫仑样反应。乙醇进入人体后能分布到所有的组织,90%~98%在肝脏代谢分解,其余由肾脏及皮肤排出体外,乙醇先由肝脏乙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由胞浆或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氧化成乙酸,乙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三竣酸循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双硫仑结构中含有N—甲硫四氮哇(MTT),可抑制肝脏线粒体乙醇代谢途径中乙醛脱氢酶,使乙醛不能氧化成乙酸,致体内乙醛浓度升高而产生对乙醛的毒性反应。双硫仑样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之后,在一定时间内饮酒或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及皮肤接触洒精,引起面部潮红、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呼吸困难
5、等不良反应,重者危及生命。头胞菌素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在其母核7一氨基头胞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哩取代基,其与辅酶I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据报道,在所有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生素类药物占6成,其中头胞曲松、头胞哌酮、头胞嗟厉等头砲类居多,占到37.02%[2,3]。临床治疗上可考虑按照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处理方法进行治疗[4]。治疗主要包括吸氧、补液、适当利尿、促进乙醇代谢和对症治疗,经积极治疗后,症状可于2小时内缓解。纳洛酮理论上可通过拮抗乙醛合成的内源性阿片样生物碱四氢异喳咻而对本病起到治疗作用[5
6、]。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以防止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低血压者在补液后血压不能上升时,应适当应用升压药物以保证脏器供血;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应积极扩冠和改善循环,并密切注意心电图变化。双硫仑样反应是可以预料、预防的,其大多病史明确,症状典型,但如对用药史、饮酒史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不清,容易将此病误诊为酒精中毒、药物过敏、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其它疾患。对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是促使此类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联用配伍,避免头胞哌酮等头胞类药物与含有乙醇的药物同时使用;②对12h内有饮酒史者。宜暂缓有
7、关抗菌药物的使用;③在使用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静滴速度不宜过快,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进行必要的治疗;④在使用头胞类抗菌药期间及停药后14d内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乙醇的制品,尤其是对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应更加注意,以确保用药安全。参考文献[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50.[2]赵春景,姜成丽,曾亚丽.B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133例报表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