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

ID:45926083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必须要对传统的授课方法进行一些改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标准。在课堂上,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相关教学理念,所以要进行一些课堂提问策略的改进,改变传统的课堂提问策略,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课程上学习得更加认真仔细,并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历史科目的教学中更是如此,因为历史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年代久远,很难理解和记忆,所以必须要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顺利的理解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在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和学生的问答环节,所以必须要改

2、进历史课程的课堂提问策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初中历史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原则新课程理念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只有注意这些原则,才能在课堂提问中更加的有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原则就是激励性原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所以需要教师给与激励和鼓励,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学习动力。初中生普遍年龄比较小,因此还不能够在自主的动力下进行学习,所以需要有一些激励措施来激励他们进行学习。历史知识比较繁多,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限以及各种事件的历史意义等,

3、都是比较繁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在课堂的提问环节加入一些激励措施,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并且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第二个原则是兴趣性原则。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是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学习中的,对于初中生更是如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提问环节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1•问题刻板,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学习更加的灵活多变,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针对课程的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问题,提出的问题

4、通常都是非常刻板的,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所以往往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好。2•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互动起来,只是机械的提问和回答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和学生互动起来,在提问问题时也只是机械的提问,然后点名让同学回答问题,等同学回答完以后,教师往往是将正确答案再说一遍,然后进行下一个问题的问答,这种陈旧的问答方式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将历史知识都记住,只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将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学生就不会积极地互动,这样就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

5、策1•针对课堂问题多下功夫,研究有兴趣的提问方式在现在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革,不能使用陈旧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的提问。历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目,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初中学生需要大量记忆历史知识,包括各种历史事件,因此学习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导致在课堂上容易因为疲劳而不能很好的集中精神听课。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老师提出问题没有吸引力,学生就可能更容易出现溜号现象。2•在课堂提问环节给学生创造一些互动机会,让学生去讨论,然后分组回答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果想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那么就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些互动的机会,在提问题的同时给与学生一些提示,然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答案,再由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活泼的环境下学习,能够相互协作,增强学生的互动精神和能力。总之,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提问方式,并且创新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参考文献】[1]马守彩.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3).[2]吴栋业•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实效性[J

7、].中学教学参考,2010(33).[3]韦文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门.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1).[4]陈相付.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2).(责任编辑史玉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