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

ID:45922082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_第1页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_第2页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_第3页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级态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教学

2、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不同情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不论什么时候,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听从教师的指挥,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受到课程改革的影响,教师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开始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是有些教师片面的理解,导致了看似热闹的课堂,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然而,若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让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发挥其重要作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发

3、挥学生的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一、设置数学探究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之中,一个好的数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探究数学未知世界的欲望,所以,教师要想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发挥到极致,就要精心设计探究情境,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找到探究数学的兴趣点,促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对数函数”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能够对对数函数

4、的性质进行综合应用,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对数函数logab中,底数a对对数函数logab有什么影响?对数函数的图象是否是按a>l和0二、对典型试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数学成绩的好与坏都是通过试题的完成展现出来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贯常用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教学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但是这样的战术,一般的结果就是教师累,学生压力大,效果还不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不愿意每天在做不完的试题中度过,逐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

5、典型试题的探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助于帮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会因为题量太大、压力太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个知识的试题进行筛选,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均值和方差的概念及其应用,在教学时,我以一道题为例,向学生逐渐延伸,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均值和方差的使用。如甲、乙两名射箭运动员在某次测试中各射箭20次,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甲的成绩:环数7、8、9、10;频数5、5、5、5;乙的成绩:环数7、8、9、

6、10;频数6、4、4、6;试比较两者谁的成绩较好?若是按平均数比较:甲乙的平均数均为8.5,无法比较;若是用极差比较依旧相同。这时让学生思考,到底该用什么方法比较呢?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找出,若想比较两个人之间谁的成绩较好,应该用方差,使学生在探讨和验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三、以开放型问题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开放型问题由于具有条件、结论的开放,容易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研究的自由度,使其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7、突破教师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对有些试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寻找多种解答方式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保证探究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还要保证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新的教学模式比较复杂,学生也比较陌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初期的学生要求太高,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下,使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8、都得到提高。(作者单位江苏省干卩江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