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16400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议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负担土桥中学李阳[摘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认知建构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传播技术应用于教学屮,调动教育主体内在的动力源泉,达到既优化教学过程又减轻学习负担的教学效果,逐步从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教育理论并得到普遍运用。[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认知心理优势多媒体减负[正文]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利用,以实现教学优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因素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当前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教学中,教师结合
2、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展示事例、提供示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达到深化感知、节吋省力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理论表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学习活动木身只是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心理发展的载体,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屮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笔者认为,人的学习效率受三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与认知基础有关;二是与认知过程所需耗费的能量有关;三是与新旧知识的呈现方式、连接方式有关。在认知基础方面,正如“建构主义学
3、习理论”阐述的那样,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把它同化于原有的认知体系中,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去继续感知新的外界信息。就像乘法的教学必须以加法的知识为基础,而这一运算法则掌握以后又成为乘方这一新知识教学的认知基础一样。没有加法的认知基础,乘法和乘方的学习就无法进行。在学习能量方面,正如“认知负荷理论”阐述的那样,人脑参与支配各项活动的能量是有限的,若同时从事儿项活动,则存在认知资源分配的问题。认知资源分配遵循“此多彼少,总量不变”的原则,人在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
4、中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认知资源,若所有活动所需要的资源超过个体所具有的资源总量,则存在资源分配不足、认知负荷过重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就像一个刚学开车的驾驶员,常常会手忙脚乱,还不能正常行驶,而熟练之后则轻松自如,忙里偷闲。其原因就在于刚学开车时大脑支配驾驶动作需要的能量大于资源总量。由此表明,在不同状态下,大脑支配同一行为所耗费的认知资源有差异。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连接方式上,如果呈现学习材料的先后顺序、层次结构符合认知建构理论,新心知识的连接方式符合认知负荷理论,就能减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所必需的认知资源,学习负担就能减轻,学习效率就能提高,学习过程
5、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对电路知识的教学,其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口头语言、教材、挂图、演示实验、动画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呈现方式需要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在获取知识所付出的认知资源各不相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一样。现代教育技术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学质量为111发点,追求认知建构的有效性和认知资源的实效性,提出教学结构优化的理论,倡导合理利用认知资源和有效建构认知结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手段、方法、模式的变革也都是因为对这两条原则认识的深化而产生的。就目前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采用,就在于它能极大地丰富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连接方式,在弥补学生认知基础的同时,巧妙地找到学生原认知与
6、新知识的连接点,减小理解新知识的难度,减少获取新知识所需耗费的认知资源,使这两大原则达到协调统一的最佳状态,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热情是学习的重要保证。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减少活动中意志成分参与所需的认知负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上课之初,由于学生刚进入教室,情绪尚未稳定,甚至还沉浸于课间的欢声笑语和趣味活动Z屮,亟需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教学上来。传统教学主张教师“三停、三看”,通过行政命令组织教学。如果借助现代教育
7、技术,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响、画而等刺激学生感官,使其产生兴趣,能加快注意的转移,激发学习动机,减轻应用意志努力转移注意力所需的认知负荷。这是教学过程优化常用的方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把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认识活动对彖上,由于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比较薄弱,时间有限,要实现长久注意,只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特点,给学生创造一种生活情境,产生生活体验,引发与教材观点一致的情感,使Z完全投入到学习内容的意境中去,以此维持注意力。在学习训练中,常常需要把注意合理有机地分配到两种以上不同对象的活动屮,使Z形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