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

ID:45910575

大小:1.56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11-19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_第1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_第2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_第3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_第4页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一、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二、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试用各类材料入题;试设思辩性较强的问题;试用各种史观阐释历史;试用各种方式开放;试用不同方式激发创造活力第41题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多年来,命题人一直秉承“高考还是难一点好”的理念A.保持平常心态,面对难题沉着自信

2、从2015年云南省文综试卷答题情况统计来看,41题总体得分偏低。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三、全国卷第41题

3、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提升小结提升小结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

4、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4年全国Ⅰ卷和Ⅱ卷;2015年全国Ⅱ卷。趋势(观点):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由少到多;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或增多;理由: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

5、生;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习俗;与国际接轨。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

6、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

7、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本题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赞同观点】观点一: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改进生产工具,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观点二:

8、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修改、补充观点】观点一: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因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特别提示: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