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

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

ID:45906143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_第1页
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_第2页
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_第3页
资源描述:

《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受相似之美,运用相似之妙摘要:应用类比方法,不仅可把抽象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变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同时可激发学生联想,具有启发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不失为一种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方法。但由于类比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有时结论并不可靠,特别是以现象作为类比的根据时,而这正是学生常犯的错误。故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比较,透过现象抓住与所研究的问题相对应的特征,选择恰当的类比对象,提高其结论的可靠程度,自觉地掌握和应用类比方法。关键词:类比法物理教学教学应用马克思说:“历史上往往会出现惊人相似的一幕。”

2、历史事件如此,自然界物理现象或规律何尝不是如此?牛顿由月球绕地球运转与地球绕太阳运转相似,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库仑由点电荷模型与万有引力定律模型相似,发现了库仑定律;爱因斯坦根据光与电磁波某些方面的“相似”,建立了光子说。这些充满神奇、童话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科学家们超人的智慧,而且揭示了自然界的相似之美。殊不知,相似还在日常物理题目中,从相似之处入手,使得问题的解决别有洞天。类比法就是发现和探索这一相似性,从而利用已知系统的物理规律寻找未知系统的物理规律。若教学中抓住研究问题的特征,通过类比,在不同领域内(或不同内容上)使用同一方法,则可达到加深理解

3、物理方法的目的。例1:某些学生在分析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及电势能的增减问题时,不自觉地做了如下类比:因为重力势能一电势能、高度一电势、高度降低(升高)一重力势能减少(增加),所以应有:电势降低(升高)一电势能减少(增加)。显然,错误在于类比的根据不恰当。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引导:问:重力对物体做功和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特点是什么?答:与路径无关。问:功与能量有什么关系?答: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问:单考虑势能的变化,它由什么决定?答:由做功决定,至此已找到了功与势能变化的关系,即类比的根据。问:重力对物体做正(负)功,重力势能怎样变化?答:重力势能降低(升

4、高)。问:那么,电场力对电荷做正(负)功,电势能又该怎样变化?答案自然就出来了。再通过举例说明,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受正负电荷这一因素的干扰,不仅轻松地掌握这一内容,而且对如何应用类比有较深的印象。例2:如图所示,小球在光滑斜面上A点以初速度v向右抛出,落在斜面底端B点,设从A点到B点沿v方向的位移为x。去掉斜面,小球从A点仍然以v的初速度向右抛岀,落在地面上的C点,设水平位移为xo则有:A.x>x;B.x=x;C.xx,【答案】A例3:如图所示,半径R=10cm的光滑凹球面容器固定在地面上,有一小物块在与容器最低点P相距5mm的C点由静止无摩擦滑下,则物块自

5、静止下滑到第二次通过P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若此装置放在以加速度a向上运动的实验舱中,上述所求的时间又是多少?解析:本题中的小物块在重力、弹力作用下做变速曲线运动,我们若抓住物体受力做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