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851054
大小:1.10 M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8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 第37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地方卷]——两年地方卷 借鉴创新1.(2018·江苏卷·15)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C [C对: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天主教会的腐化堕落,其中“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说明当时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A错:材料中未涉及对上帝的信仰,且后来的宗教改革仍然强调信仰上帝。B错:欧洲的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开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与题目
2、时间不符。D错: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2.(2017·天津卷·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D [材料反映出从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僧侣到王公贵族都支持了宗教改革,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模拟卷]——两年模拟卷 仿真热身3.(2019·北京东城区检测)如图取材
3、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1521年)该漫画意在( )A.称颂教皇是耶稣继承者B.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C.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D.反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C [根据材料“基督将高利贷者从祭坛前赶走”说明基督反对教皇获取暴利,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错误;根据材料中“教皇用赎罪券把信徒们吸引过来”和基督对教皇的态度说明教皇的做法违背了基督的本义,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对马丁·路德的态度,故D项错误。]4.(2019·湖北黄冈质检)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A
4、.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B [“罗马霸权”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A项错误;“粉碎罗马霸权”是指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没有刻意说明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欧洲的格局,其形式没有完全现代化,故D项错误。]5.(2018·福建龙岩模拟)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的重大转变,都直接或间接地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其含义是指宗教改革( )A.为近代科学发展
5、消除了体制障碍B.为近代科学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C.从根本上消除了科学与宗教对立D.直接呼唤了科学革命时代的到来B [体制障碍包括宗教、政治等多方面,材料中“宗教改革涉及上帝观、自然观和人性观三个层面”只涉及宗教,不能说消除了体制障碍,故A项错误;思想解放成为近代科学兴起的前提,与材料中“为近代科学之树的破土而出松动了土壤,输送了营养”相符,故B项正确;“根本上消除了”表述绝对化,故C项错误;直接呼唤与材料中“或间接地”不符,故D项错误。]6.(2019·广东惠州模拟)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
6、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A [根据材料“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孟德斯鸠相信法律秩序下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是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与分权制衡无关,故B项错误;同理,材料不涉及封建专制与民主政治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而是受法律的约束,故D项错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