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

ID:45771096

大小:321.8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11-17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_第1页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_第2页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_第3页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_第4页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语文最后课》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届高三语文最后一课试卷评讲古代诗歌和默写抓住古诗中的景(意象)和情,就抓住了一切。所有的古诗不管怎么设题,都要回到景和情上来,即:用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思想),景(意象)有什么特点,和情有什么内在关系(表现手法)。默写:这几天记住难写字和通假字。做完默写,一定要回头默读一遍。名句默写8句里有2句是初中的,4句是高中的,2句是课外的(但有时例外)。另外有可能考生不考熟,上一年考过的篇目下一年一般不再考。名句名篇13年新增的三篇:《三峡》《春望》《江城子·密州出猎》,14年增加的《蒹葭》(考过了)《雁门太守行》《渔家傲》《鱼我所欲也》《山坡羊》;15年增加的《承天寺夜游》《早

2、春》要重视;近几年没考的《氓》尤其应该注意;课外名句中反腐类的可加以重视。关键是:字的笔画要清晰;不出现错别字(你在整理默写本的时候应该把那些易出现错字的句子翻译一遍,理解含义)。文言翻译:译准“得分点”文言翻译是考生失分最多的题之一,主要原因是译不准得分点。译不准的原因,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对得分点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现代文阅读不可忽视高考试卷的“枝枝叶叶”如果把高考试卷比作是一棵大树,试题结构与组成是躯干,那么题目中的提示语和附加语则是“枝枝叶叶”,诸如题目中的注释、出处、提示说明用语,作文中的写作要求等。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往往能明确答题范围,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方

3、式,减少盲目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附加语,如阅读文章文段中注释,包括夹注、尾注等,对于文章的题解题注以及副标题文末所注明的出处、写作时等也不能一晃而过,因为这些材料内容往往介绍了作品或者作者的背景、时代时间等,有时在这里就刚好有考点存在。实用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则:读懂文章,理清思路,阅读时勾画自己认为有用的语句。这两类文本中,开头、结尾和段首句显得异常重要,阅读时应高度关注。分条答题。如果考实用类人物传记,可出题的角度有:人物经历、人物取得的成绩、取得成绩的原因(从主观、客观的多个角度分析)、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如果考论述类,记着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

4、证的方式有立论和驳论。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归谬法(也叫引申论证)等。思路分析题近两年都考到,应该记着:格式为“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分的层次不少于3层,但不多于4层。出题角度:“三要素”、论证思路、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结合上下文解释其中的重要词语,再联成句子)。最后一课的叮咛德国人最爱的一句格言: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无论多么可怕的事,当它真的来临时,也不过如此。1.合理分配时间2.进入考场紧张怎么办?想想杨教授的做法。3拿到试卷后,心中应记住这样两句话:我难人难,我不畏难;人意我易,我不大意。5.

5、做试卷时调整心态:保持习惯,适度紧张;难易不惊,心细顽强。控制节奏:节奏略快,不越底线;基础必得,难题不恋。提高技巧:答题规范,审题仔细;方法科学,要点不遗。重申作文审题立意抓关键词句法例一2014年江苏青春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例二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

6、。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若有所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关键句)多角度分析法(适用于一则较长的材料,出现多个“人物”)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从探险者的角度从蝴蝶的角度从二者关系的角度分析利用句子间关系法例一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例二幸运中并非没有烦恼与恐惧;厄运中并非没有安慰与希望。揣摩倾向法见考前试卷辅导第23页多则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式或多个名人名言式)审题立意求同法、求异法、寻求互补法求同法(适合相同型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

7、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3.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以上文字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第三则是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