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59528
大小:89.5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17
《XX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规范和强化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XX
2、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一、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环境污染事故;或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1.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3•高致
3、病病毒、细菌等生物在实验室研究过程中造成的特大污染事故。4•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使用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污染事故。5.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灾害。6•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7.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5000立方米(幼树25万株)以上的事件,或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1500亩以上,或属其他林地3000亩以上的事件。(二)重大环境事件(
4、II级)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环境污染事故,或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2.盗伐、滥伐、聚众哄抢森林、林木数量达1000-5000立方米(幼树5万-25万株)的事件,或毁林开垦、乱占林地、非法改变林地用途属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500-1500亩,或属其他林地1000-3000亩的事件。3.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环境污染事故,或资源开发造
5、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导致主要保护对象或其栖息地遭受毁灭性破坏,或直接威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游客安全的事故。4.由于自然、生物、人为因素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或可能造成物种灭绝事件。5•进口再生原料严重环保超标和进口货物含有爆炸物品的事件。6•非法倾倒、埋藏剧毒危险废物事件。7•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因环境污染造成3000亩以上农田污染、农业生产直接损失在500万元以上,或对种养业造成严重危害、社会影响严重的事件。7.—、二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三)较大
6、环境事件(n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的环境污染事故。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三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四)一般环境事件(IV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发生3人以下死亡的环境污染事故。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四、五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上述有关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二、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标识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设置四种颜色的预警标识。蓝色预警标识表
7、示IV级突发环境事件。黄色预警标识表示III级突发环境事件。橙色预警标识表示II级突发环境事件。红色预警标识表示I级突发环境事件。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发生的或者需由市政府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四、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潜在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监督管理,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处理能力,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坚持统一领导、分
8、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