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658341
大小:3.52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5
《《计算机文化基础》大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机文化基础》张超(理化系讲师)2012年4月提纲课程简介:课程定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理论模块;技能模块;重点难点课程实施: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课程评价:评价方法课程特色:主要特色教改方向:教改思路;教改成果课程定位课程简介课程性质:是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普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并侧重于计算机基本技能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开课时间学分学时计算机教育一年级第一学期690计算机网络一年级第一学期384计算机应用技术一年级第一学期384地位与作用:该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
2、最基础位置。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入门引导性课程。它具有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特征,在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理论和强化计算机应用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联系: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先导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学时:培养目标课程简介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理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操作能力目标熟练掌握文字录入、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以及Office系列软件的各项操作。3.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学以
3、致用,能利用所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自学能力目标通过课程的引导性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5.信息素养目标树立学生正确的计算机道德观、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学模块课程内容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发展与应用理论模块病毒防范其它数据的表示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块课程内容操作技能打字练习WINDOWSWORDEXCELPPT其它工具软件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难点: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理论部分的重点是数据的表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网络,难点为数据的表示。操作技能模块中重点和难点在于
4、打字速度的提升、windows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教学团队课程实施教学团队讲师7人助教13人硕士学位11人在职攻读硕士9人1.年轻化:27-36岁2.高学位:硕士学位占55%3.成果丰: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竞赛指导奖5人次;省市校课题主持12项;校级质量工程主持4项;11人次参编教材8部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或机房采用电子课件教学,边讲边练,讲为辅,练为主,注重学生练习反馈。教学理念: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讲练结合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关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优势:课件教学直
5、观,激发学习兴趣边讲边练,可以及时巩固教学成果注重学生反馈,可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答疑教学模式课程实施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讲授、举例等传统教法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赛练结合将知识点寓于案例之中,贴合生活实际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从不同角度划分层次,实施差异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改学法指导(1)牢固掌握理论基础(2)加强上机实践练习(3)注意积累,善于总结(5)温故知新,勤于自学(4)学以致用,勇于创新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学生活动1.2选用理由:(1)教材均为我校教师参编,贴合我校教学实际.(
6、2)教材的编撰原则: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践,侧重操作技能的培养(3)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尽量保证知识的先进性《计算机应用基础》张超仝海燕参编1.1教材教学资源课程实施教学资源课程实施网络资源:安徽大学精品课程网站淮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站参考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黄磊刘儒香耿涛参编吉林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指导》李秀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评价评价办法:平时成绩+期末上机成绩(体现过程评价)成绩记载说明:总成绩由四部分组成:期末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作业成绩(
7、占10%)。1、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分为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和实验成绩。考勤缺席每次扣2分,请假扣1分满分为10分;作业缺交一次扣2分;满分为10分;实验每次按百分制计算最后求其平均分然后乘以20%,满分为20分。2、期末考核评定期末考核按上机形式进行。成绩总分100分,占总成绩60%。评价办法课程特色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为第一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言传身教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道德修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深刻
8、理解理论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强化实践达到提升操作技能的目的。学以致用,勇于创新:课程实用较强,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即可应用于解决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的诸多问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积极创新,积极应用。教改方向目标层次1第一层次课程合格2第二层次学以致用3第三层次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加强实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