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

ID:456404

大小:136.2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08-04

上传者:U-944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1页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2页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3页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4页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国际经济与贸易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长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宁波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支持下,大量外资迅速涌入宁波。进入21世纪,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高涨,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因其对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和可持续性战略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伴随着跨国公司和FDI的加速涌入,宁波产业技术创新如何分享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内化FDI先进技术为本企业技术基础储备;同时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避免技术边缘化陷阱,形成有效技术追赶,这不仅是宁波企业现阶段引进外资、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更关系到宁波企业科技能力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现在很多的企业大都期望能够通过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模仿、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进而加强和改善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本企业经济的发展,宁波企业也不例外。但是有关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各国学者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些研究的对象比较分散,研究的地域范围也很小,对想要利用FDI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宁波企业没有足够的针对性,所以参考价值不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利用外资对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影响,了解宁波企业在利用外资提高自主创新方面的一些现状及不足,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建议。预期目标是本文能够为宁波企业利用外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帮助,作为一种参考。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FDI 的外溢效应以及利用外资与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比较早,自从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FDI的外溢效应问题以来,许多学者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Blomstrom和Kokko(1996,2001)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理论上通常认为,FDI在产业内的外溢效应主要是通过竞争效应、示范和模仿效应、人员培训和流动效应以及前后向关联效应等渠道发生作用;在实证分析上,Caves(1974)利用澳大利亚1962年和1966年23个制造业的行业层面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首次检验,结果发现当地企业的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由此他认为,FDI在澳大利亚制造业中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就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层面上的外资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是由Blomstrom和Persson(1983)完成的,他们选取了墨西哥215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并按企业类型分成国有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产业外资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间有正的相关性,因此他们认为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存在着溢出效应。此后Fredrik(1999)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Driffield和Munday(2001)对英国的研究、Dimelis和Louri(2002)对希腊的研究也都肯定了FDI外溢效应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Haddad和Harrison(1993)通过使用摩洛哥1985到1989年15个制造业以及四位数代码的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资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5个制造业中,外资对于合资企业的效率提高具有贡献,但行业中更多外资的存在与国有企业的更高的生产率增长之间并没有关联。因此,他们认为FDI的溢出效应是不存在的。Kokko等(1996)对乌拉圭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Aitken和Harrison(1999)的研究中甚至得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们使用委内瑞拉从1976到1989年间该国工业企业普查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委内瑞拉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行业层面,表示外资参与程度的解释变量与表示因变量的委内瑞拉国内企业的产出之间形成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形成对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相反,外资的进入会导致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关于FDI在中国的外溢效应,国内学者们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沈坤荣(1999)、张建华(2003)等都发现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正向的外溢效应。但是姚洋(2001)利用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对FDI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计量研究后认为对某些特定的行业而言,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即使不是负的,但也不是显著为正的,而且FDI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省内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王飞(2003)也认为总体上在华的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另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FDI外溢效应不显著是因为存在着一定的“门槛效应”。潘文卿(2003)使用30个省市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发现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的外溢效应为正, 但在分区域的研究中发现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过外商投资起积极作用的门槛,外商投资对当地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甚至是负的,何洁(2000)和王志鹏等(2004)也都验证了“门槛效应”的存在。刘云等(2003)利用1985到2001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跨国公司母公司专利申请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华外商投资500强及其母公司在华专利申请对我国国内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与国内专利申请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和竞争关系。冼国明、严兵(2005)利用1998-2003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对我国创新能力方面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较低层次的技术创新,尤其在外观设计专利上,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越促使外资产生显著正面促进作用的发展门槛。蒋殿春等人(2005)使用我国13个三位码高新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他们发现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是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效应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3.参考文献[1]MacDougall,G.TheBenefitsandCostsofPrivateInvestmentfromAbroad:ATheoreticalApproach[J].EconomicRecord,1960(6).[2]Blomstrom,Magnus.ForeignInvestmentandProductiveEfficiency:TheCaseofMexico[J].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1986(3).[3]Blomstrom,MagnusandPerssonHakan.ForeignInvestmentandSpilloverEfficiencyinanUnderdevelopedEconomy:EvidencefromtheMexicanManufacturingIndustry,[J].WorldDevelopment,1983(1).[4]Kokko,AandZejan,M.ProductivitySpilloversfromFDIintheUruguayanManufacturingSector[J].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1996(2).[5]Caves,R.E.MultinationalFirms,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inHost-CountryMarkets[J].Economica,1974(1).[6]DriffieldNandMunday,M.ForeignManufacturing:RegionalAgglomerationandTechnicalEfficiencyFrontierApproach[J].RegionalStudies,2001(5).[7]Dimelis,S.andLouri,H.ForeignOwnershipandProductionEfficiency:AQuantileRegressionAnalysis[J].OxfordEconomicPaper,2002(4).[8]Aitken,B.J.andHarrison,A.E.DoDomesticFirmsBenefitfromDirectInvestment?EvidencefromVenezuela[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9).[9]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3).[10] 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3).[11]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12]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么?[J].世界经济研究,2003(4).[13]潘文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14]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2(12).[15]王志鹏.李子奈.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文汇,2004(3).[16]刘云,夏民,武晓明.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华专利及影响的计量研究[J].预测,2003(6).[17]冼国明、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3).[18]冼国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6).[19]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4).[20]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8).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FDI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理论分析1.1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内涵1.2FDI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机理影响分析1.2.1示范-模仿效应(demonstration-imitationeffect1.2.2关联效应(linkageeffect)1.2.3人力资本流动效应(turnouteffect)2宁波企业利用外资和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2.1宁波利用FDI的现状2.1.1宁波外商直接投资概况2.1.2宁波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分析2.2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 2.2.1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况2.2.2宁波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3利用外资对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以宁波电子信息产业为案例3.1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3.2FDI对宁波电子信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3.2.1FDI通过示范模仿效应加快产业集聚3.2.2FDI通过水平关联效应增强了产业的横向溢出3.2.3FDI通过人才资本效应增加了人力资本4对策和建议4.1调整引资战略4.2优化引资环境4.3积极诱导技术外溢4.4增强本土企业对FDI的吸收能力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进度安排: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的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文献综述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众所周知,技术创新是长期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支持下,大量外资迅速涌入我国。自1993年起,我国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2002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发展中国家大都期望能够通过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模仿、学习和吸收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进而加强和改善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进入21世纪,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高涨,作为科技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因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和可持续性战略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伴随FDI的加速涌入,中国产业技术创新如何分享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内化FDI先进技术为本国技术基础储备;同时大力培育国家自主创新能力,避免技术边缘化陷阱,形成有效技术追赶,这不仅是我国现阶段引进外资、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更关系到国家科技能力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1国外学者对于FDI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1.1国外学者肯定FDI外溢效应的观点自从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FDI的外溢效应问题以来,许多学者对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理论上通常认为,FDI在产业内的外溢效应主要是通过竞争效应、示范和模仿效应、人员培训和流动效应以及前后向关联效应等渠道发生作(Blomstrom和Kokko,1996,2001);在实证分析上,Caves(1974)利用澳大利亚1962年和1966年23个制造业的行业层面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进行了首次检验,结果发现当地企业的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由此他认为,FDI在澳大利亚制造业中产生了正面溢出效应。就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层面上的外资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是由Blomstrom和Persson(1983)完成的,他们选取了墨西哥215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并按企业类型分成国有企业、国内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 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产业外资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间有正的相关性,因此他们认为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存在着溢出效应。此后Cesare和Filippo(1999)对意大利的研究、Fredrik(1999)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Driffield和Munday(2001)对英国的研究、Dimelis和Louri(2002)对希腊的研究也都肯定了FDI外溢效应的存在。1.1国外学者认为FDI外溢效应不存在的观点在许多学者肯定了FDI外溢效应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Haddad和Harrison(1993)通过使用摩洛哥1985到1989年15个制造业以及四位数代码的企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资的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5个制造业中,外资对于合资企业的效率提高具有贡献,但行业中更多外资的存在与国有企业的更高的生产率增长之间并没有关联。因此,他们认为FDI的溢出效应是不存在的。Kokko等(1996)对乌拉圭的研究、以及Haskel等人(2002)对英国的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Aitken和Harrison(1999)的研究中甚至得出了否定的结论。他们使用委内瑞拉从1976到1989年间该国工业企业普查的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委内瑞拉制造业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在行业层面,表示外资参与程度的解释变量与表示因变量的委内瑞拉国内企业的产出之间形成了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没有形成对内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相反,外资的进入会导致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2国内学者对于FDI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2.1国内学者对于FDI外溢效应的不同观点关于FDI在中国的外溢效应,学者们得出的结果也不一样,沈坤荣等(1999)、张建华等(2003)、Li等人(2001)等都发现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正向的外溢效应。但是姚洋(2001)利用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对FDI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计量研究后认为对某些特定的行业而言,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即使不是负的,但也不是显著为正的,而且FDI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省内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王飞(2003)也认为总体上在华的外商直接投资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另有还有一些学者认为FDI外溢效应不显著是因为存在着一定的“门槛效应”。潘文卿(2003)使用30个省市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发现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的外溢效应为正,但在分区域的研究中发现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过外商投资起积极作用的门槛,外商投资对当地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甚至是负的,何洁 (2000)和王志鹏等(2004)也都验证了“门槛效应”的存在。虽然国内外讨论与分析FDI的技术外溢的文献非常多,学者们的研究也各有侧重,但主要研究基本上都是FDI对东道国国内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FDI的外溢效应对于东道国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则非常少。Hu和Jefferson(2001)使用大中型企业的数据研究了FDI的外溢效应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他们用新产品的销售额代表企业研发活动的产出,以产业内的技术人员数量、研发资金投入以及产业内的外资数量作为解释变量,对外资在广东制造业的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表明,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FDI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新技术的引进有着积极的影响;①刘云等(2003)利用1985到2001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跨国公司母公司专利申请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华外商投资500强及其母公司在华专利申请对我国国内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与国内专利申请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和竞争关系。Cheung(2004)等人使用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于中国创新的影响,他们用各地区的专利申请数量来表征其技术创新水平,结果发现FDI对于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存在着积极的影响,在外观设计专利上,FDI的外溢效应最强烈。冼国明、严兵(2005)利用1998-2003年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外资对我国创新能力方面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较低层次的技术创新,尤其在外观设计专利上,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越促使外资产生显著正面促进作用的发展门槛。蒋殿春等人(2005)使用我国13个三位码高新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对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他们发现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是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效应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2.2国内学者对于FDI外溢效应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在许多国内学者对FDI外溢效应的研究基础上又有很多学者对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得出了他们的结论及观点。范黎波,宋志红在《FDI与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基于中国1990-2005年数据》一文中提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提高生产率、增强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贡献。对于各国学者对于FDI外溢效应以及FDI外溢效应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分析,杜健、顾华在《基于产业技术创新的FDI 技术溢出研究述评》文章中提出作为被多个国家工业化历程反复证明的必要条件,市场依然需要开放,引进外资依然需要提倡,但这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近期看,FDI通过竞争、培训、示范、关联(Blomstrom&Kokko,1994)对我国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发生正向影响;但从远期看,随着FDI进入国内的产业范围增大、特别是在技术密集环节的集中趋势,我国高技术产业被边缘化的风险在加大。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的差异及存在问题各国学者对于FDI外溢效应的研究,主要持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肯定FDI的外溢效应,而另一种是认为FDI不存在外溢效应,通过分析比对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造成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各学者研究对象及研究的角度存在差异。国内学者对FDI外溢效应的研究,主要是对于FDI对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对于FDI对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而且他们研究的对象范围都很广,没有针对性,那本文主要是针对宁波企业,研究FDI外溢效应对于宁波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所以还是具有存在的意义的。参考文献[1]MacDougall,G.TheBenefitsandCostsofPrivateInvestmentfromAbroad:ATheoreticalApproach[J].EconomicRecord,1960(6).[2]Blomstrom,Magnus.ForeignInvestmentandProductiveEfficiency:TheCaseofMexico[J].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1986(3).[3]Blomstrom,MagnusandPerssonHakan.ForeignInvestmentandSpilloverEfficiencyinanUnderdevelopedEconomy:EvidencefromtheMexicanManufacturingIndustry,[J].WorldDevelopment,1983(1).[4]Kokko,AandZejan,M.ProductivitySpilloversfromFDIintheUruguayanManufacturingSector[J].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1996(2).[5]Caves,R.E.MultinationalFirms,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inHost-CountryMarkets[J].Economica,1974(1).[6]DriffieldNandMunday,M.ForeignManufacturing:RegionalAgglomerationandTechnicalEfficiencyFrontierApproach[J].RegionalStudies,2001(5).[7]Dimelis,S.andLouri,H.ForeignOwnershipandProductionEfficiency:AQuantileRegressionAnalysis[J].OxfordEconomicPaper,2002(4).[8]Aitken,B.J.andHarrison,A.E.DoDomesticFirmsBenefitfromDirectInvestment?EvidencefromVenezuela[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9).[9]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3).[10] 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3).[11]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12]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么?[J].世界经济研究,2003(4).[13]潘文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14]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2(12).[15]王志鹏.李子奈.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文汇,2004(3).[16]刘云,夏民,武晓明.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华专利及影响的计量研究[J].预测,2003(6).[17]冼国明、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3).[18]冼国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6).[19]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4).[20]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8). 毕业论文(20__届)利用外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对东道国技术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宁波在利用外资的金额和规模方面都取得巨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讲,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宁波利用外资与自主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重点阐述了FDI的示范模仿效应、关联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并以此为依据对FDI对宁波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详细阐述了三种效应如何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宁波企业如何利用FDI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自主创新;效应分析 AbstractWiththebackgroundofeconomicglobalization,technologyinnovationisacorefactorwhichdeterminestheeconomicdevelopment;it’salsotheimportantpowerwhichcanpushtheeconomytodevelopcontinuously.Asanimportantexteriortechnologyresource,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hasbroughttechnicaleffecttothehostcountries,andmakegreatcontributionstothetechnologyinnovationenhancementofcompaniesinthecountry.AlthoughtheamountandthescaleofNingbointheuseofforeigncapitalhasmadeagreatprogress,butgenerallyspeaking,theindustryoverallinnovationabilityisinsufficient,coretechnology,enterprisehasnotreallyenslavedbecomethesubject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eindustrialtechnologyinnovationandupgradingoftheindustrialstructureisimminent.Thispaperanalysesthe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FDIandinnovationofNingbo,summarizedtherelatedtheoryofdomesticandoverseas,ExpoundstheFDIdemonstrationimitateeffect,correlationeffect,humancapitaleffect,and,empiricalanalysestheinfluenceofthe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onthebasisof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inNingbo,Detaileddescribehowthreekindsofeffectsimprovetheelectronicinformationindustryofindependentinnovationability.AndproposescountermeasuresasNingboenterprisehowtouseFDIimprovetheabilityofindependentinnovation.Keywords:FDI;Independentinnovation;Technologyspillover 目录1FDI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理论分析11.1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内涵11.2FDI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机理影响分析21.2.1示范-模仿效应21.2.2关联效应31.2.3人力资本流动效应32宁波企业利用外资和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52.1宁波利用FDI的现状52.1.1宁波外商直接投资概况52.1.2宁波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分析62.2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72.2.1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况72.2.2宁波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83利用外资影响自主创新——以宁波电子信息产业为案例103.1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103.2FDI对宁波电子信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103.2.1FDI通过示范模仿效应加快产业集聚103.2.2FDI通过水平关联效应增强产业横向溢出113.2.3FDI通过人才资本效应提升人力资本114利用FDI促进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134.1调整引资战略134.2优化引资环境134.3重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144.4增强本土企业对FDI的吸收能力144.5提高人力资本,增加员工培训效应144.6加大对研究部门开发新产品的扶持力度15结论16参考文献17致谢18IVIV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简称:FDI)方面成效显著,FDI对宁波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进入宁波的FDI是否带动了宁波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尽管宁波历年来引进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浙江省内数一数二,但近几年来宁波的FDI企业对当地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非常微弱,FDI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关联效应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宁波在引进FDI的质量、利用FDI的效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外资的进入没有很好的发挥出促进宁波整体经济尤其是本土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宁波本土产业升级的作用。外资企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狭窄或者渠道受阻是制约其技术外溢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以宁波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分析了FDI对于宁波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影响不大,技术外溢效应被制约的原因,有助于为宁波未来的对外招商引资提供重要的借鉴。1FDI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理论分析1.1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内涵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Spillover)概念最初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MacDougall(1960)在研究外商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福利影响时,提出了“溢出效应”概念,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逐步延伸的过程。Meier(1976)认为FDI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外部效应,MagnusBlomstrom(1996)将FDI的溢出效应定义为国际企业的进入或参与引起东道国技术进步,跨国公司无法获取其全部收益时对东道国企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促进东道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在外商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中,技术溢出效应是指由于广义FDI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技术或生产力的增长,进而对东道国长期增长做出贡献,而其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Blomstrom,Kokko.1996)。14 国内学者也有不同见解,有的概念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何洁,2000)。有的研究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扩散视为技术的外溢,即技术扩散或技术转移(王志鹏、李子奈,2003等)。江锦凡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主要指外商直接投资对除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效应,并且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以上定义,结合我们研究的内容,本文中的技术外溢主要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产业的技术创新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技术溢出效应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是技术领先者带来的,但却难以从中获得相应回报,因而这种效应通常是在非情愿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的。1.2FDI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机理影响分析1.2.1示范-模仿效应示范效应代表了FDI对当地企业的一种主要影响(Blomstrom,1986)。示范效应也称传染效应(Findlay,1978;Das,1987),指由于MNC(MultinationalCorporation)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东道国企业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生产流程的模仿和学习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外商投资企业用先进技术生产的产品,由于满足了市场需要并有较好的获利能力,示范效应刺激本土企业以各种方法获取该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通常,技术生产面临相当大的一次性成本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但技术复制成本很低。有两种技术模仿:(1)单纯技术复制;(2)逆向工程(ReverseEngineering),即通过对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加以细致研究获取相应技术,FDI技术转移扩大了东道国的可得技术库,这是当地企业模仿乃至创新的前提。示范-模仿效应实际上是指从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再到内资企业的模仿创新过程,最终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得到提高。在内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外资企业在东道国市场上向本地企业展示了其先进的产品、工艺、管理方式,这种展示对企业是一种示范作用,而且这种示范会诱发本地企业以模仿为途径的创新活动;例如本地企业可能对外资企业的产品进行观察模仿,从而推出自己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相近产品,从而可能获得比外资企业更多的利润。而且对外资企业管理模式的学习,则能提高其组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更能有效的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一般而言,示范模仿效应能够东道国企业带来正向的技术进步。但是,产品、工艺以及管理模式的示范也面临着一些制约,主要是东道国企业在模仿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外资企业在知识产权上施加的压力。14 1.2.2关联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指FDI企业进入东道国后,会通过产业之间的纵向联系,通过对东道国国内企业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产业关联效应是通过FDI企业与当地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产生的。一般来说,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联系越紧密,本土企业从中受益的机会和程度就越多、越大;而一旦外商投资企业相对孤立于本土企业,则其对本土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也就有限。FDI企业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联系可分为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后向关联是指FDI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间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东道国本土企业为FDI企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相关配套服务;前向关联是指FDI企业与其下游供应商间的联系,东道国本土企业为FDI企业提供市场营销、设备维修等服务性工作。FDI企业通过这种产业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可以形成一个与企业产品生产相关的企业联系网络,促进先进管理知识和技术的流动。第一、后向关联。对FDI企业来说,加强后向关联能够帮助其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当上游供应商管理落后或工艺标准达不到其要求时,FDI企业经常会向本土企业提供管理和技术培训,帮助其达到所要求的技术标准。通过后向联系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主要有帮助上游供应商改造或引进生产设备;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技术知识或工艺标准的培训;为上游供应商提供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建议。这些措施都能够帮助其上游供应商提高管理和生产水平。在我国,通过后向关联技术外溢主要表现为FDI企业在国内进行产品配套使得技术外溢到了本土企业。近几年来,FDI企业越来越注重零部件配套的本土化,国内产业为FDI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FDI企业与我国国内产业的关联度也逐步提高。第二、前向关联。一般来说,与FDI企业建立前向联系主要是下游东道国本土企业应用FDI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FDI企业一般在技术上处于相对优势,可以通过应用FDI企业的中间产品,提高东道国本土终端产品的性能。FDI企业在为东道国提供售后的过程中,也会将一部分管理和技术传递到东道国企业。1.2.3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人力资本的流动也是技术扩散的原因之一。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特殊创造性的这种效应源于外资企业对当地员工,尤其是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的培训投入提升了当地人力资本存量(张建华,2003)14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的。因此,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有效运转,往往和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如当地技术及管理人员和跨国公司总部派遣的专家一起工作;对当地人员进行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产品和工艺的改进工作甚至研发活动;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参与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运作过程。由于国内培训以企业内部进行为主,培训时间也以三个月以内为多,可见培训的技术含量不高,对当地的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力不大。从人员流动情况看,外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流动方向以本地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为主,还有自己创立公司的,可见,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产生了部分技术的溢出。14 2宁波企业利用外资和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吸收、利用FDI的数量和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进入宁波的FDI是否带动了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进步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对此,本文分析了宁波利用FDI以及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1宁波利用FDI的现状2.1.1宁波外商直接投资概况自1980年宁波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东方眼镜制造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宁波利用外资已走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多年来宁波利用外资一直处于浙江省的领先地位。回顾宁波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之前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宁波无论是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还是人的思想观念,都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对外开放、大规模吸引外资的要求,引进外资的成果并不明显。到1991年底,宁波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仅438家,总投资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7亿美元,且多属小型的短线项目。第二阶段:1992年-1996年成长发展阶段。1992年是宁波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黄金年”。1992年外商协议投资为15.6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800%,实际利用外资是1.1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00%。这一投资高潮的掀起有以下原因:首先,通过第一阶段的充分准备,宁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掀起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热潮,宁波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外资得到了迅速发展,宁波辟建了保税区和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92年到1996年,宁波新批项目数共有3149个,协议利用外资共计5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共计17.18亿美元。这一阶段宁波市利用外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数量扩张。这5年的宁波新批外资项目、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是前11年的7.2倍、13.7倍、20倍。二是规模扩大。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已由原来的试探性向实质性较变,投资企业的平均投资额为173万美元。三是引进外资经历了由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较变,由外商单向选择转向双向选择。第三阶段:1997年-2000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在宁波的直接投资有所滞缓,尤其是1997年和1998年。1997年的协议利用外资是4.58亿美元,比上一年的8.78亿美元减少了近一半,外商投资项目260个,14 比上一年减少了60余个。这一局面直到2000年才有所缓和,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都高于1996年。第四阶段:2001年以后,在中国加入WTO这一新国际形势下,宁波又掀起了另一股外商投资热潮。入世后,外商投资领域逐步放宽,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减少和放宽了对外商投资的限制。2010年,宁波市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95个,投资总额70.71亿美元,合同外资40.46亿美元,实际外资23.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8%、37.1%、18.2%和5.3%。合同外资、实际外资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12.4%和116.2%。其中,12月份宁波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9个,投资总额5.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9.3%和12.7%;合同外资3.00亿美元,实际外资2.2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4%和1.2%。截至2010年12月底,宁波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3336家,投资总额826.29亿美元,合同外资459.21亿美元,实际外资242.74亿美元。2010年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29.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519.67亿美元,同比增长34.5%;进口30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9.6%。进出口、出口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21.9%和122.3%。12月份进出口78.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46.91亿美元,同比增长14.9%;进口31.39亿美元,同比增长24.7%。2010年,宁波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1.6、3.2和0.9个百分点,进出口和进口增幅分别高于浙江省1.3和6.2个百分点,出口增幅低于浙江省1.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宁波市外经贸局。2.1.2宁波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分析(1)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外资总量规模偏小虽然宁波利用外资经历了四个不断上升的发展阶段,利用外资规模在持续扩大,处于浙江省的领先地位。但与苏州、青岛、无锡等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宁波利用外资的总量不大,规模偏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2)外资来源单一虽然来宁波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90个,但几乎近一半来源于港、台等地区,2010年来自香港、韩国、台湾和日本的实际外资共计15.66亿美元,占宁波市市总额67.4%。对香港引资增长明显。2010年港资项目合同外资30.67亿美元,实际外资13.59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0%和24.7%。来自美国和欧盟的实际外资比上年分别下降36.7%和43.8%,仅占宁波市总额的5.1%。这种外资来源结构单一化的格局,将导致宁波经济对某些地区的依赖性增强,易受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降低抗风险能力,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14 (3)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引资不平衡宁波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外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且大多是劳动密集性产业,质量不高;第三产业利用外资领域不够宽;一般性的外资项目太多,而对产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具有带动意义的外资项目太少,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宁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此外,外资在宁波的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南北差距明显。北部地区包括鄞州、余姚、慈溪、北仑等县(市)、区的利用外资已形成一定规模,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到宁波市的16.62%、9.44%、13.25%、22.45%。而南部地区如奉化、宁海、象山南三县和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利用外资规模普遍较小。2.2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2.2.1宁波企业自主创新的概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技术创新则是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可以用多种指标来衡量,如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Jones,1993;Kortum,1994)、发明专利数(Fagerberg,1987,1988;Kortum,1994)、R&D经费占GDP的比重(Griliches,1988)、R&D经费累计支出(CoeandHelpman,1993,Coeetal.1995)等。鉴于宁波制造业的创新实际,本文主要采用R&D经费支出及其占GDP的比重与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宁波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09年宁波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虽达到1.5%,但仍低于浙江省(1.73%)、全国(1.70%)的平均水平,与同类城市比也有不少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与同类城市相比,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地位,2010年,宁波市授权发明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比例为4.65%,低于全国(10.77%)、浙江省(5.59%)的平均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由此可见,尽管近年来宁波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宁波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不强,R&D经费投入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受限于现有的人力资本结构和配置,高技能和高研发水平人才的缺乏已经限制了宁波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制约着宁波制造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14 宁波的外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高,与本地内资企业间的差距不大,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间的示范效应、关联效应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宁波目前已形成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石化、能源、钢铁、造纸、造船等临港重工业以及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行业,属于高技术产业的电子信息产业、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外资企业目前以台资为主,而且大部分台资企业主要从事的是为其他知名跨国公司“代工”以及“成品组装”,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劳动密集型特色明显。据宁波科技局统计,宁波市已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不到10%。除此之外,据实际调查和了解,宁波80%以上的港资或者中港合资的外资企业是为了享受国内对外资企业的各种税收和政策优惠在香港注册而转回到大陆投资的,大多集中于宁波过去私营企业擅长的金属制品业、模具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艺装备水平、产品的技术水平比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落后许多,与韩国、新加坡也有一定的差距。可见,由于宁波引入的外资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在同行业中并不一定拥有最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管理经验等,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小,使得本地企业还没有强大的动力和竞争压力去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扩大研发投入、提高学习能力。而且从竞争效应的发挥情况来看,即使是在高技术行业中,宁波外资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也较低。以其中外资占比较高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例,奇美电子和台塑两大台资企业分别占据了垄断地位,其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1/4左右,产业链中的其他外资企业绝大多数只是这两大企业的生产配套商或前向联系厂商,外资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很弱,因此进行技术转移和研发本地化的动力不强。另一方面,宁波内外资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也较低,很多行业仍然表现为以内资企业间低水平、低层次的竞争为主,外资进入的数量和市场份额较低,而内资企业间以竞相压低价格来获得市场份额的竞争方式,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而研发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更少,从而制约了FDI技术溢出效应中竞争效应的有效发挥。以在宁波电子产业具有垄断地位的台湾第二大TFT-LCD面板显示器供应商奇美电子为例,它在宁波没有设立独立的研发中心,其研发部门也只是针对大陆市场客户的需求进行一些产品外观、营销方式的设计和改进,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5%,因此对产业中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大,其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非常微弱。这种情况在宁波普遍存在。2.2.2宁波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政府与企业角色的错位14 政府与企业角色的错位是指仍沿袭着过去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体制,政府投入的技术创新经费占总投入额的70%强,企业投入只占16%弱,而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的研发投资要占全部研发投资的70%左右。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几家设有规范的研发机构或技术开发中心,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远远低于国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要求,造成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储备不足,缺乏发展后劲。(2)技术创新主体错位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高度认识,对创新主体的角色意识淡化,观念陈旧,在技术创新上对政府或科研单位过分依赖。目前宁波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政府主导的科研所和高等院校,这种主体的错位,使科技成果供需产出的结构性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使成果转让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所,它们不直接面向市场,不甚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因而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3)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企业的经营者缺乏现代企业家所具有的创造欲、不畏风险、成就感和事业心等特点的企业家精神,只满足于“小富即安”“个人享受”的低标准目标上,即使企业有些积累,也不愿投到科技创新方面,而且一些企业完全依附“外援”满足于为其他企业来料加工、配套,没有自己研发的产品。(4)企业创新人才匮乏据对宁波市中小企业调查,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技术人员仅占企业从业人员的10%,在行业内顶尖技术人才更是空白。有些技术人员杂事缠身,对技术研发难以专心致志。同时,企业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更是缺乏,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缺乏,难以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市场营销。(5)管理制度不完善宁波中小企业许多是从原来的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衍生而来,虽然产权已经明晰,但多数采用家族式管理,对外人“不放心”,不仅引进不了人才,而且原有的人才也留不住,失去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本,使技术创新缺乏动力源。员工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工业企业技工人数、专业技术人才及中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只在26%左右,且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并且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目前,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奖、新技术新产品奖获得者集中在少数高新技术企业中,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信息交流、资源利用和专业化市场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企业无心无力于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不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它是企业在长期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历史积淀、经验积累、智慧凝结,是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直观体现。科技创新,输出的是产品,创造的是效益,赢得的是市场,收获的是自信。14 3利用外资影响自主创新——以宁波电子信息产业为案例3.1宁波电子信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近年来,随着宁波市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及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在宁波的投资无论是投资的项目数还是投资的金额,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2010年,宁波市机电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38.4%,占宁波市出口总额的56.5%,拉动当年宁波市出口增长21.1个百分点。其中,塑料制品、半导体器件、汽车零件、钢材、轴承和集装箱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42.9%、246.6%、48.6%、90.5%、53.7%和1347.9%。服装、纺织产品出口比上年分别增长18.8%和20.4%,增幅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大量FDI已经明显转向了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这样的技术密集行业,该行业已成为宁波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每年的投资无论是合同金额还是实际金额数量都很大。在宁波,近年来投资该行业的实际外资量占比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说明该行业的外资投入水平较高,成为宁波吸引外资的新亮点数据来源:宁波市科技局。3.2FDI对宁波电子信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3.2.1FDI通过示范模仿效应加快产业集聚宁波信息产业园区资源集中,是吸纳外资最有效的载体。在宁波,以中纬集成电路为中心,提供液晶电视驱动IC和电源管理;向上延伸材料产业的海纳以及立立电子进行单晶硅产品开发;向下辐射到佳兴、凹凸等四家封装企业,形成围绕液晶电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上游核心机群,进一步向下辐射成为整机发展集群群落。目前,除拥有电脑主机板生产线之外,宁波保税区不仅有技嘉科技新建专业供应液晶电视主机板和控制板的生产线,同时也有专业生产液晶电视控制板的华亿电子。以新兴电子产品为开发目标,形成园区型产业群落,如奉化波导产业园、空调电子信息产业园、慈溪小家电信息产业园区,整合刚刚通过称为全球第八个国际化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宁波国际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和宁波国际液晶电视产业园区,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大范围产业链集群。此外,14 作为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的宁波,正是看中了其中的广阔市场和无限商机,在保税区中专门设立了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产业园,以液晶电视产业规划为导向,先后引进了159家电子类企业,其中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及液晶显示器主机板制造企业技嘉科技、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厂TSMC的6寸晶园制造厂(为液晶显示器提供驱动IC),引进了美国科桥、台湾冠硕等4家为液晶显示器配套的电源供应器生产厂家,引进了晟铭电子、佳兴科技2家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组装厂家(月产量2万台)。预计宁波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产业园到2010年将形成3000万台的生产规模,年销售收入可达200亿美元,届时,宁波保税区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的突出特点是集聚性。对此,宁波市电子信息产业按照“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上规模的优势产业。宁波保税区围绕奇美、中纬、技嘉等龙头项目,着力推进液晶光显、集成电路、计算机产业链招商,带动十几个配套项目落户宁波。科技园区也围绕重点企业,加大产业链招商,并已形成微电子、汽车电子、软件等产业集聚。宁波还坚持引进与创新并重,积极引进各类研发中心。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已正式与宁波共建“微软宁波技术中心”,中心将发挥其技术、管理、人才培养等优势,服务于宁波软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由市政府出资与中科院合作共建的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共研发30多项技术成果。宁波与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合作筹备共建宁波分中心。波导集团与法国萨基姆公司强强联合实施“双引擎战略”,投资600万美元成立宁波萨基姆波导研发有限公司。宁波通过不断集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信息产业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3.2.2FDI通过水平关联效应增强产业横向溢出14 宁波电子信息产业是以横向一体化的分工联系为主,即同类产品的企业因为有正的外部联系而聚在一起,但这些企业之间有产业分工关系,整个区域内生产或提供基本相同的产品。即使该产业中企业的研发投入较少,但FDI所带来的技术传播与溢出效应,使新产品、新工艺不仅容易在产业内扩散,而且对相关产业产生溢出。直接受电子信息产业溢出影响的相关产业也应运而生,迅速发展。据宁波市科技局统计,2010年宁波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85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639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6.4%。2009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3.48亿元,同比增长14.45%。此外,宁波市还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涉及机械、电子食品、化工、医疗、通讯、纺织服装、建材、造纸、皮革制品、家用电器、光传输材料、半导体材料等20多个行业。这样,受外商直接投资推动的宁波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与传统产业的同步发展。3.2.3FDI通过人才资本效应提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特殊创造性的这种效应源于外资企业对当地员工,尤其是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的培训投入提升了当地人力资本存量(张建华,2003)。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国外资本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无法脱离其人力资源而完全物化在设备和技术上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外商投资企业联系也可以为国内企业带来新的研发点,促使他们研发出更先进的产品。如宁波拓普减震系统有限公司投资150万美元在加拿大多仑多设立了拓普北美技术合作机构,聘请北美通用的资深底盘工程师,实现了与北美通用汽车零部件项目的同步研发,并将建立一个强势的拓普北美技术中心,从而使企业成为在北美地区乃至全球具有同步研发能力的优秀一级供应商。宁波开发区中强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继花费300多万欧元跨国收购德国卢茨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后,还将进一步投资,设立德国中强电动工具研究中心。再者,电子信息产业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为宁波培育了一大批自身的研发人员。这主要是因为在跨国公司工作的宁波科技人力资源特别是其中的中高层创新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知识与技术,学习跨国公司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在这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工作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积累大量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宁波电子信息产业经过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具备了推动信息强省建设的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与人文优势,激发了行业发展活力。成功地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也为宁波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今后宁波怎样利用FDI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14 4利用FDI促进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4.1调整引资战略转变招商引资模式。为了提高FDI对宁波自主创新的带动作用,必须摒弃以规模和数量为核心标准的引资模式,把FDI对本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作为评价引资效果的重要标准,从以往的“规模型引资模式”转变为“创新型引资模式”。掌握外资进入的主动性,对外资进入的领域加强引导,规范外资企业的经营活动。提高外资进入的技术标准,引导外资投向高科技产业,特别要求外国投资者多进行研发项目的建设,同时应该重视外资企业的技术能力转移与组织能力转移,以加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相应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在技术选择上,则要高度重视产业技术群的发展。4.2优化引资环境加强引资载体建设。积极实施以项目为载体吸引FDI的战略。项目的建设主要应围绕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开展招商引资,加快机械、电子、轻纺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招商引资;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由于各类园区是招商引资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平台,因此应该加强对园区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强化政策扶持,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各类园区吸引FDI的辐射作用。园区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形成园区的核心能力,同时应按照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招商引资,以实现产业的聚集效应。此外,还应分析国际分工体系和资本流动的演变趋势,以此确定园区产业调整、招商引资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通过扩大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增量与盘活存量的规模,逐步调整和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政府应通过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产业集群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软硬件服务,加深集群企业的根植性,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相关产业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提高运行效率,实现以FDI带动产业升级,快速扩大产业规模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集聚,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14 4.3重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4.4增强本土企业对FDI的吸收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现有宁波市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研发中心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万美元的限制,并允许外资研发中心从事与其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直接相关的技术培训业务。保障宁波市高新技术企业对外人员交流和与国际市场物流的畅通。(1)简化高新技术企业人员出入境管理,便于技术人员出境学习培训和参展,随时跟踪国际市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2)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货物的海关和商检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使其产品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通道畅通。(3)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强制性价值鉴定,降低企业成本。(4)改进技术引进管理体制,对高新技术及关键设备进口简化乃至取消审批手段,提高服务效率。4.5提高人力资本,增加员工培训效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性,从根本上来说,主要还是应该依靠自身挖潜,自我培训。企业员工培训不能简单模仿外企的做法,而是要结合自身特性,摸索一种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要注重培训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设置,只是走过场,收效肯定不佳,只有设立一个长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进程,才能切实提高员工能力。如可专门建立人力资源部,引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真正把培训作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追踪分析培训需求目标的完成情况,改进培训中的薄弱之处,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也让业主和员工感受到培训带来的变化。企业培训中值得注意的是要有针对性,培训要对现实工作有所帮助,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为培训而培训。业主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及发展计划,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真正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14 4.6加大对研究部门开发新产品的扶持力度要在电子信息技术尖端的美国、日本等地设立研究所和分公司,大量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生产管理和商业营销,最直接的利用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推荐符合条件的电子企业上市融资、引入风险资金对企业增资、引导企业换股兼并等手段,扩大优势企业资本规模,扶植优势企业规模化发展。指导企业灵活运用票据融资等金融产品,提高资金周转效率。14 结论对于宁波而言,由于制约其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引入的外资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宁波政府在引资过程中必须摈弃过去只追求数量和完成任务的思想方针而应该切实重视设立较高的技术门槛。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引入外资最直接的目的是迫切的需要引入其先进的技术、管理;要有选择地引入外资,应该在对本地的各大行业、已初步形成的产业群的认真细致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将引进的外资与本地的产业规划和调整紧密结合。要重视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引进,加大对欧美、日韩跨国公司的引入,并且结合本地已初步形成的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积极引入具有先进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外资企业,并对其产品的国产化率、实际返销比例、人员培训等指标做严格的合同规定,既能很快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又能通过引入高水平的竞争使得这些中小企业迫于竞争压力重视研发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企业间的联合、并购和重组,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从而加速技术溢出的速度并提高FDI技术溢出的层次。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引入外资企业,提高竞争的程度和层次,使本地企业在竞争压力下扩大学习性投资而实现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各种政策支持力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出FDI技术溢出的示范作用、竞争效应,为宁波本地培育更多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促进本地企业及其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16 参考文献[1]MacDougall,G.TheBenefitsandCostsofPrivateInvestmentfromAbroad:ATheoreticalApproach[J].EconomicRecord,1960(4).[2]Blomstrom,Magnus.ForeignInvestmentandProductiveEfficiency:TheCaseofMexico[J].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1986(5).[3]Blomstrom,MagnusandPerssonHakan.ForeignInvestmentandSpilloverEfficiencyinanUnderdevelopedEconomy:EvidencefromtheMexicanManufacturingIndustry[J].WorldDevelopment,1983(10).[4]Kokko,AandZejan,M.ProductivitySpilloversfromFDIintheUruguayanManufacturingSector[J].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1996(3).[5]Caves,R.E.MultinationalFirms,CompetitionandProductivityinHost-CountryMarkets[J].Economica,1974(4).[6]DriffieldNandMunday,M.ForeignManufacturing:RegionalAgglomerationandTechnicalEfficiencyFrontierApproach[J].RegionalStudies,2001(5).[7]Dimelis,S.andLouri,H.ForeignOwnershipandProductionEfficiency:AQuantileRegressionAnalysis[J].OxfordEconomicPaper,2002(4).[8]Aitken,B.J.andHarrison,A.E.DoDomesticFirmsBenefitfromDirectInvestment?EvidencefromVenezuela[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9(9).[9]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分析[J].金融研究,2000(3).[10]张建华,欧阳轶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经济增长-对广东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3(3).[11]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12]王飞.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么?[J].世界经济研究,2003(4).[13]潘文卿.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3(6).[14]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2(12).[15]王志鹏.李子奈.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文汇,2004(3).[16]刘云,夏民,武晓明.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华专利及影响的计量研究[J].预测,2003(6).2 [17]冼国明、薄文广.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地区层面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6(3).[18]冼国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6).[19]蒋殿春.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4).[20]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8).[21]聂志群.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22]李力.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23]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24]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