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PPT课件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

ID:45620700

大小:58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5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_第1页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_第2页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_第3页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_第4页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苛政猛于虎》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一、说明本文选自《礼记·檀弓下》。“记”是附属于经的辅助资料。其内容或阐发经义,或补充经文之所未备。《礼记》就是一部附属于《礼经》(即《仪礼》)的资料汇编性质的书。《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以后的儒家所记,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大多数篇目是孔子的再传弟子所作,另有一些是秦汉时期的学者所作。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131篇。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分别选取其中篇章编定成册。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叫《大戴礼记》,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这两种书各

2、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流行,以戴圣的《小戴礼记》专称《礼记》,即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著名儒学大师郑玄为小戴本作注解,于是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地位不断上升,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儒家经典,为“十三经”之一。《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都是儒家重要典籍,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汉唐时代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为读书人必读之书。宋代朱熹选中《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再加上《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3、《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里面有不少短小精炼又很有意义的记事散文。《苛政猛于虎》是其中的一篇,记载孔子和弟子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没有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坟墓哭泣。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4、二、课文串讲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古时乘车,遇有应表敬意的事,乘者即俯身扶轼。这里,孔子扶轼是表示对妇人哭墓的注意和关怀。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子路:孔子弟子,鲁国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壹:副词表肯定,有“真是”,“实在”等意思。重,重叠。句意,您这样哭,实在象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而:等于“乃”。然:是这样的。派子路问她说:

5、“你这样哭,真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这样的。昔者,吾舅死于虎。昔者,从前。舅:指丈夫的父亲,即公公。古汉语里,“舅”除指母亲的兄弟外,又是儿媳对公公以及女婿对岳父的称呼。“姑”除指父亲的姊妹外,又为媳妇对婆婆以及女婿对岳母的称呼。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尔雅》妇事舅姑,如事父母。《礼记》昏(婚)礼,婿亲迎,见于舅姑。《礼记》这种特殊的称谓现象是古代“姑舅表婚”(作为血亲的“舅、姑”与作为姻亲的“公婆(或岳父母)”是重叠的)婚姻形式在语言上的反映。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6、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是,即于此。本文“死焉”即“死于此”,也就是“死于虎”。去:离开。苛政:暴政。小子: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这里指子路。识(zhì):记住。于:介词,表示比较,比。我丈夫也死在虎上,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苛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政比老虎还厉害!”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孔子过泰山侧。2.夫子式而听之。3.昔者,吾舅死于虎。4.何

7、为不去也。5.小子识之。6.式而听之。7.吾夫又死焉。8.苛政猛于虎。过(经过);之(①虚用,无所指;②代词,指老妇);舅(公公);去(离开);识(知道,记住)而(顺接连词)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于是);于(介词,表比较,比)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扶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有苛刻的暴

8、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可怕!”《礼记》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即送礼不回礼不礼貌;收礼不送礼,也是不礼貌的行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