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84386
大小:131.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乳酸菌的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酸菌的鉴定口弭朵试验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月东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醸1〜2ml,经充分振荡,使卩弭朵萃取至乙醯中,静置片刻后乙醯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口弭朵试剂,如有n弭朵存在,乙醸层呈玫瑰色,此为H弭朵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糖发酵试验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
2、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1.2.3乳酸的检测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ml,再加2%高猛酸钾1ml,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
3、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1.结果和分析2.1乳酸菌的分离提纯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2.2乳酸菌的鉴定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在卩弭朵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呵n朵的能力。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呵卩朵试验证明为阳性。在糖发酵试验中,在加入葡萄糖的发酵培养液
4、中加入菌种后,培养液变为黄色,反应结果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三);加入蔗糖的发酵培养液中加入菌种后的反应结果也为阳性且杜氏小管内无气泡(如图四)。证明该菌种能分解葡萄糖和蔗糖而产酸。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说明该菌种分解糖后不产气。也证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如果是大肠杆菌除了产酸反应结果为阳性外,而且杜氏小管内会有气泡,因为大肠杆菌具有分解葡萄糖和蔗糖产酸并产气的能力。为了进一步鉴定该菌种,还做了小型发酵实验,通过滤纸条变黑,说明有乳酸存在(如图五)因为在发酵液的上清液中加入10%硫酸1ml和2%高猛酸钾1ml后,此时上清
5、液中的乳酸转化为乙醛,加热后使乙醛挥发,因此使滤纸条变黑⑴。以上种种特征均符合乳酸菌的特征。杆状的即为乳酸菌中的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即为乳酸菌中的乳链球菌。2•讨论通过对菌落特征,菌体细胞形态以及该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和运用该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证实了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即为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即为乳链球菌。实验证明:用BCG牛乳琼脂培养基易于得到乳酸菌。为了高效分离筛选乳酸菌,应该注意挑取具有典型特征的黄色菌落。另外,在U弓W朵试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在加入卩弛朵试剂后切勿摇动试管,这样乙瞇层就不至于被破坏。在糖发酵试验中,应
6、该在灭菌时适当延长煮沸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倒蜀杜氏小管内有残留气泡。注意了上述几点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性。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菌种的鉴定也逐渐应用了分子生物学手段,但由于本实验室条件有限,不能做这个方面的实验。如有条件,可以做测定DNA的G+C含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RAPD)等等,这样就能更精确地鉴定该菌种。参考文献(1)•黄秀梨,夏立秋等.微生物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1996,6:39-60(2).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三版)北京
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119-120(3).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89-294;399-4123结果与分析3.1高产酸菌株的筛选经过分离筛选,从浆水中分离出有透明圈、菌落为乳白色,革兰氏阳性的菌株6株,分别为L・l、L・2、L・3、L・4、L・5、L・6菌株。其产酸结果见表1。表2乳酸菌的分离与优选结果菌株原浆水L-1L-2L-3L-4L-5L-6溶CaCO,圈直径(mm)—1.41.71.31.31.20.8产酸量(%)0.470.830.920.810.790.7
8、50.56由表1结果表明,各菌株溶CaCO3圈直径大小与产酸量的多少呈正相关系。其中菌株L-2的产酸量最高,达0.92%,比浆水的0.47%高1.96倍,溶CaCCh圈也最大,达1.7mm;次之为L-1,其产酸量达0.83%,比原浆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