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64047
大小:101.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4
《2019高考地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专题4刺绣文化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刺绣文化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Z-O古代称“諾”“针请”。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
2、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a:区域地理植被状况分析b:工业区位发展条件分析c:工业发展屮存在问题及英对策分析a:考查学生能够调动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对题忖作答b: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c:考查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获得地理信
3、息种桑养蚕、织锦刺绣,丝绸生产技术曾被中国长期垄断。由于其编制技术是一种复杂的工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泽备受人们的关注,被誉为“东方绚丽的朝霞”,曾是价值昂贵的服饰用料,是西方各国长期从屮国输入的主要商品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到来,近代西方各国输入量迅速减少。据此完成1〜3题。1.桑树广泛分布于辽河、黄河中下游、江淮和珠江各流域。桑树属于()A.针叶林B.阔叶林C.雨林D.常绿林1.近代西方各国从中国输入丝绸数量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技术的引进B.新产地的出现C
4、.服饰用料多元化D.贸易保护盛行2.中国传统刺绣是指在丝绸上用针线手工绣制装饰图案,但目前多由电脑控制的机器进行批量生产。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力成本上升B.机械自动化的普遍运用C.手工技艺缺乏传承D.生产质量标准化的推行【答案】1.B2.C3.A【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桑树的分布地区主要是温带和亚热带,主要以落叶和常绿阔叶林为主。且桑树属于多年生落叶阔叶型乔木或灌木,B正确。针叶林主要在寒带地区和温带高海拔地区,A错;雨林主要在热带地区,C错;桑树在冬季落叶并不是常绿林,D错。第2题,古
5、代服饰用料单一,原料主耍依靠棉、麻、丝等农产品,而且丝绸制品在古代属于高档服装用料,为贵族所追捧,而现代有了化纤等技术,使服饰用料逐渐多元化,对丝绸等依赖降低,C正确;ABD错。第3题,手工刺绣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效率低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电脑控制机器刺绣则可以批量生产,大大提高效率,且节约劳动力成本,A正确;BCD错。织绣是我国古代传统手工绣中的一种精湛的绣法,它是用棉、麻、桑蚕丝、毛等纺织材料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中国栽桑养蚕起源很早,桑蚕适养温度为20°C〜30°C,生
6、长周期约1个月。据此完成4〜5题。3.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有()①纬度较低,热量资源丰富②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③历史悠久,生产技术先进④当地市场广阔,需求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贵州不宜大力发展桑蚕业的原因是()①地势较高,热量不足②高原地形,交通不便③经济落后,市场狭小④地租较高,竟争力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A5.C【解析】第4题,纬度较低,热量资源丰富,①正确;劳动力丰富II价格较低,②正确;广西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③错
7、误;广酋当地市场需求量较小,④错误。故选A。笫5题,贵州为高原地形,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市场狭小,且离市场地较远等因素影响不宜大力发展桑蚕业。故选C。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08年5月120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31°N,103.4°E),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岷江上游,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富足,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拥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
8、生态旅游风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禹、羌文化和三国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资源。汶川县既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Z乡一一羌绣之乡”,也是动物活化石一一大熊猫的故乡,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就在县之西南部。汶川是阿坝州的南大门,也是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材料二读甲图和乙图。115°120*甲乙(1)简述图甲中地震产生的主要次生灾害的类型、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2)描述图甲和图乙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差界。(3)汶川地震灾害后,恢复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