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472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4
《服装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服装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的关系,两者有什么联系,如何把人力资源政策和内部控制的整合是现在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两者在企业管理中缺一不可,并具有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推动的作用。探索工资与人事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流程,将有利于我国的公司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预期目标:本文在参照国内外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阐述了我国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的特点,阐明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通过对波
2、优特服装厂的案例分析,明确指出该公司在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上的不足,对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为企业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一般可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内部控制五个阶段。公元前36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内部牵制的做法,这是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走向成熟时在19实际中叶至20实际初期,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960)在其代表作上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基本原
3、则,从这些理论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萌芽是以职务分离、账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由此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内部牵制系统,它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审计程序委员会在特别报告首次界定了内部控制概念的内涵,即“内部控制包括了一个企业内部为保护资产、审核会计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坚持既定管理方针而采用的组织计划及各种协调方法和措施。这一概念使得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至企业内部各个领域。到1988年美国AIC
4、PA发布了第55号审计准则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内部控制三要素: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成熟期。美国反虚假报告委员会在1992年九月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是受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影响,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新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3。又指出内部控制包含了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它强调了管理方面的控制,而更少的局限于会计,这是
5、内部控制涵义越来越广,涵义越来越多的具体表现。2001年,COSO委员会为了应对一系列的舞弊丑闻,而应急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这成为美国证监会由传统信息披露监管转向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督并重的转折点。2004年10月,COSO委员会在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研究报告,这成为了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手段。张彬(2007)在《关于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中提到,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
6、内在机制,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王晓颖(2007)认为,当前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却没有对相关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致使一些制度严重老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和企业的发展。加上企业对制度的执行也是表面文章做得很充实,长此以往,制度就成了摆设,个别员工甚至利用这种空当进行非法操作,侵蚀企业的利益,使企业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另外,企业的领导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层的目标是增加股东的利益,因此,怎样扩大生产目标增加企业的利润才是管理者真正关心的内容。企业的风险来自多方面,
7、企业没有认识到风险的防范于控制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局限性影响了实践的推进。对于可以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领导的不重视,往往是形式化,订立的规章制度都是照搬别的企业,根本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相关制度条例。刘玉廷(2008)认为,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并起主导作用,但有的企业仅仅从会计控制入手,而忽视各个体系的组织管理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忽略企业“新三会”及经理班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终极管理权丧失内部
8、控制所具有的全方位控制功能。刘玉廷在《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中提到,公司的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是有利于企业受托者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完成受托责任的一种手段。都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负全责,而不是推脱给会计系统。3.参考文献[1]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