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篇题型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型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016·全国Ⅱ卷,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C )A.NaHCO3、Al(OH)3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解析:由①,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该样品中含有难溶物,则可排除D选项,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则说明该样品遇稀盐酸产生气体,且该难溶物能溶于稀盐酸,则排除B选项;由②,样
2、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则C符合题意,BaCO3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CO2和BaSO4沉淀。2.(2015·全国Ⅱ卷,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解析:工业上常采用Ca(OH)2作为沉淀剂,C项错误。3.(2015·全国Ⅱ卷,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D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
3、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解析:稀盐酸滴入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NaOH优先发生反应,不会立即产生气泡,A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会产生红棕色气体,B项错误;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Al3++4OH-Al+2H2O,不会产生大量沉淀,C项错误;H2C2O4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KMnO4溶液褪色,D项正确。4.(2016·全国Ⅲ卷,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 )化学
4、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解析:泡沫灭火器内部装的是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两者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能灭火,A正确;2FeCl3+Cu2FeCl2+CuCl2只能说明还原性Cu强于Fe2+,无法说明Fe与Cu金属性强弱,B错误;漂白粉在漂白织物时显示的化学性质是强氧化性,C正确;氢氟酸能刻蚀玻璃是因为HF能与SiO2反应,D正确。5.(2017·江苏卷,9)常温下,下列各组
5、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B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B.c(H+)/c(OH-)=1×10-12的溶液中:K+、Na+、C、C.c(Fe2+)=1mol·L-1的溶液中:K+、、、S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S、解析:Fe3+为黄色,且Fe3+与SCN-反应会生成红色Fe(SCN)3,A项错误;c(H+)6、要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2.离子共存型题目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型、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双水解型、特定情境下隐含离子型(结合pH、指示剂、水的电离、离子颜色等内容进行考查)。3.常见无机物性质及转化多渗透于实验型或STSE型试题中,结合实验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考向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规律(对应学生用书第9页) 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关系图2.氧化还原反应包括两个过程,即“氧化反应过程”和“还原反应过程”,两个过程本应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发生的,故称“氧化还原反应”;但为了分析方便经常人为地分割成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并可称之为“半反应(即电化学里的电极反
7、应)”。氧化剂+xe-还原产物是还原反应,还原剂-xe-氧化产物是氧化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①性质强弱规律:即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还原性;②性质表现规律:最高价仅表现氧化性,最低价仅表现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注意仅仅是表现这样的性质,并非性质很强);③归中不交叉不换位规律(此规律主要用于分析归中反应);④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永远相等。【例题】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