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508242
大小:46.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4
《2019年高中历史 综合探究 体会移风易俗双基限时练 岳麓版选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中历史综合探究体会移风易俗双基限时练岳麓版选修1一、选择题1.鲁宣公的女儿寡居,在着火之后,“傅(负责文化教育的人)至矣,母(负责料理生活的人)未至也,逮乎火而死”,导致这一悲剧出现的罪魁祸首是( )A.鲁宣公B.母C.封建礼教D.鲁国的陈规陋俗解析 鲁宣公的女儿被烧死是因为其死守妇礼,是受旧的风俗之害,而当时封建礼教还未形成。答案 D2.对“周礼尽在鲁矣”的正确理解是( )A.鲁国成为周文化的保留地B.周礼源于鲁国的风俗C.周礼遭到破坏的原因在于鲁国的改革D.鲁国对周礼进行了发扬光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周礼尽在鲁矣”意思是春秋战国时期完整保留
2、周文化的只有鲁国了。答案 A3.中国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这说明了( )A.习俗与礼制的紧密联系具有极大的保守性、顽固性B.政治方针在移风易俗中作用巨大C.中国古代人不愿意坐着D.古代木材较少而且昂贵,人们消费不起木椅解析 风俗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维系传统的滞后性,风俗的变迁需要时间和改革的勇气。答案 A4.秦始皇在“匡饬异俗”运动中要求举国“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B.荡涤贵族势力C.打破原始血缘关系D.离析宗法宗族大家庭解析 秦朝时封建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模式,“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
3、有序”即鼓励男耕女织,发展小农经济。答案 A5.孙中山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根本上是( )A.反封建的表现B.反清的表现C.反对满洲习俗的表现D.民主共和的要求解析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移风易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是想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推动政治的民主化。答案 D6.有关孙中山下令改称谓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官厅人员以官职相称B.民间以先生、君相称C.认为机关中职员是特殊阶级D.认为民国成立后,沿用旧称是对共和政体的玷污解析 孙中山认为官厅职员乃人民之公仆,不是特殊阶级,C项错误。答案 C7.有关彼得一世与乾隆皇帝在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的叙述,不正确的
4、是( )A.乾隆皇帝注重学习西方科技B.彼得一世亲自到欧洲学习西方科技C.彼得一世强制仿效西方生活方式D.乾隆帝狂傲自大,鄙视西方文化解析 乾隆皇帝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自认为天朝上国,鄙视西方科技,错失向西方学习的机会,导致了中国的落伍”。A项不正确。答案 A8.关于管仲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礼法控制松弛是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率先称霸的原因之一 ②改变了齐国的社会性质 ③实现了富国强兵 ④改革后灭掉了鲁国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管仲改革属于奴隶主阶级为富国强兵,满足争霸战争而进行的变法,没有改变齐国的社会性质,鲁国一直延续到了战国后期,
5、②④说法错误。答案 C9.我国古代就有了对风俗的解释,将风俗解释为“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的古人是( )A.阮籍B.苏轼C.诸葛亮D.曹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人对风俗的理解。三国时代的阮籍认为“造始之教谓之风,习而行之谓之俗”。答案 A10.“临淄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踏踘者’。……家敦而富,志高而扬”,这段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国的风俗( )A.鲁国B.齐国C.楚国D.秦国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临淄可知该国应为齐国。答案 B11.木椅作为普遍使用的坐具,开始于( )A.周代B.三国C.唐末
6、D.元朝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况。中国古代有席地而坐的礼制和习俗,直到唐末五代时期才普遍使用木椅。答案 C12.为了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下令向胡须、长袍开战的最高统治者是( )A.彼得一世B.叶卡特琳娜二世C.光绪帝D.明治天皇解析 彼得一世改革之时,为了强制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强制推行剪胡子、穿短袍。答案 A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它诸般称意,没了它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朱载堉《醒世词》材料二 “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
7、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揖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蒹葭堂杂著摘抄》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王夫之《黄书·大正》请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解析 本题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查的内容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