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ID:45477592

大小:16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3

上传者:U-25928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5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6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7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8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A项只适合春秋战国;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体现了文化专制政策,但是手段相对温和,也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因此不能说“日益加强”;D项不适合秦代,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3.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表明秦汉以后,儒家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故B项正确。异己遭到排斥与题干中“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不符,故A项错误。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与题干中“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不符,故C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演变过程4.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张文端公主张通过法律解决邻里纠纷B.张文端公主张向秦始皇学习修筑高墙C.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道德D.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和睦【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家庭邻里关系相处·邻里的和睦关系(课标外)5.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批判思潮。根据材料“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疲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的封建制度的批判。BCD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6.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评论李贽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阻碍“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成长的主要因素是()A.专制政治腐朽黑暗B.个体经济占主体地位C.文化控制不断加剧D.国人的思想并不开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李贽的思想、李贽的命运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李贽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思想家。这一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科举考试、理学这种传统的思想文化压制人的判断,明中后期虽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工商阶层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导致李贽的悲观。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背景【能力提升】1.(xx届湖北黄冈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答案】C【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2.(xx届山西晋中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答案】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孟子的相关思想主张3.(xx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5月)历史试卷)《春秋繁露》中有:“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董仲舒在文中强调的是()A.礼乐制度B.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D.万物本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描述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由“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可以分析出三者合一关系,故本题选C项。AB材料中没有体现,而D与材料主旨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天人合一 4.(xx届海南海南中学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卷)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反映的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而不能反映出其他的三个选项,当然其他的三个选项也是不能反映材料的主题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的不断强化5.(xx届广东广州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文综历史试卷)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统治者尊道礼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体现了对道教的尊重,材料“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体现了对佛教的尊重,再依据所学可知,唐代的时候实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故D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唐代思想发展的特点•尊道礼佛崇儒6.(xx届湖北天门高三四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7.(xx届江西高安中学高三命题模拟押题01)黄宗羲指出:“……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曰唯筐箧之是虞,故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为此,他主张()A.“有治法而后有治人”B.“天下为主,君为客”C.“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所谓非法之法也”说明黄宗羲对“一家之法”的反对。分析选项,D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的思想8.(xx届浙江温州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26分)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材料二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三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以上材料均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以来法家思想地位的演变。(6分)(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10分)(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论述科举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10分)【答案】(1)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2分)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4分)(2)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任答两位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满分不超过2分)政治理想: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具有完美的道德;(2分)认为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3分)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3分)(3)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10分)【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进行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审题时候抓住两个关键性时间段,即秦朝时期和汉代以后。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在总体上把握:A.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法家思想地位重要;B.汉代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法家思想被逐渐吸收到儒学体系中。(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本问总体上不难,学生容易把握住此重要考点。审题时候需要做到仔细,本问一共有两个问。关于第一小问“宋代理学的代表性人物”,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即可,诸如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但切忌注意,不要回答成明代心学相关思想家。关于第二小问的“政治理想”,具有一定难度, B.通过儒生将文化与政治的有机结合;C.客观、全面认识儒学与科举制的”相辅相成”作用;D.儒学与科举制的发展,在总体上均是服务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法家思想·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理学及其政治理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