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

ID:43749219

大小:20.2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1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基础达标】;西汉时期“罢黜百家,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A项只适合春秋战国;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体现了文化专制政策,但是手段相对温和,也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因此不

2、能说“日益加强”;D项不适合秦代,因为秦代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压制。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答案】

3、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造成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o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1.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

4、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表明秦汉以后,儒家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故B项正确。异己遭到排斥与题干中“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不符,故A项错误。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与题干中“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不符,故C项错误。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演变过程1.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清代大

5、学士桐城人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张文端公主张通过法律解决邻里纠纷B.张文端公主张向秦始皇学习修筑高墙C.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道德D.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和睦【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王要肴査学生解读题干材科,获取有效信患,比较、分析,并作L丄瀰认知和准确列断的能力.根据題干材料相关信患,解读题干材料,材料的核心,即体现的是一

6、珂e里的和哇氏系.据叱,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C项“道障”不准碑,进一步可知,D项衰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家庭邻里关系相处•邻里的和睦关系(课标外)2.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鏑(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B.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

7、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的“除乱尚同”说2.(2015届山西晋中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苹,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

8、阐释君臣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王要考査学生解读题干材科,嚴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校、分析,并作出准确尹片;的能力•根据题干材科关键信息、“君臣、吾民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