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68783
大小:107.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人民版必修3(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案人民版必修3(I)【考点阐讲】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荣,主要是因为:(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这种社会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当时列国纷争,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当时不可能有
2、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思想的空前活跃,促进了文化的繁荣。(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人,一大批有识之士被网罗在诸侯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4)大国争霸,社会动荡,也使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导致了民族大迁徙,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了,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逐渐被打破,有利于各民族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2、分析秦用“法”、西汉先用“道”后用“儒”的原因。说明其反映了什么历史原理。秦用“法”的原因:从历史上看:秦曾用法家商鞅变法,实现
3、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的基础;法家韩非的思想对秦始皇影响深远。从现实来看,秦统一后面临着中央集权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等迫切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因而倍受推崇。汉先用“道”的原因: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景象残破。后用“儒”的原因: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主义国家强盛,这给封建统治稳定创立了前提。为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
4、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反映的历史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韩非思想、董仲舒学就、黄宗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他们各自思想主张对时代所产生的影响。(1)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渴望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实现国家的统一以发展封建经济。他们不仅需要巩固对奴隶制的胜利,严刑镇压人民反抗,也需要建立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实行法治以及主张严刑镇压人民的反抗的主张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地主阶级的上述要求和社会现实,顺应了历史向
5、统一发展的趋势。(2)秦以法治国,排斥儒学,结果“法治”过度而亡。汉初批判地继承发展了秦治国的思想,一方面“削藩”解决王国问题,一方面休养生息,推行“仁政”,加强了集权,繁荣了经济。封建制至西汉基本稳定,激进的法家思想已不适应巩固封建制的需要。董仲舒正是适应西汉统治者的建议集权统治巩固封建制的需要,提出了新儒家思想,主张“大一统。”(3)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明朝统治者实行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宦官专权,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日益腐朽,渐趋衰落。同时,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这些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也必然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这就出现了
6、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4)影响:韩非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张,有利于封建制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秦统一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治国的主导思想;而且建立起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一直沿袭两千多年。董仲舒的主张适应西汉统治的需要,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后期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黄宗羲的思想是对维系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的正统思想——孔孟之道提出了挑战,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4.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
7、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5.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对理学如何评价?(1)同: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2)异:前者认为“理”是通过“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而后者认为“心即理”,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不用学习只要通过内心反省就可以体会“理”。
8、(3)评价:局限性: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