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66783
大小:54.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师说》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语文《师说》教案设计内容感知韩愈是我国古代继司马迁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他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反对南北朝以来华而不实的文风,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称为“一代文宗”。《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一个庄严的宣言。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古之学者必有师。剖析:学者,此指学习的人,与今义有别。古代
2、学习的人都有老师。文章开篇便径言主旨,语气斩钉截铁,将“必”字嵌入其间,把从师求学的重要性强调到不容置疑的程度。在这里,作者援古以立论,一方面包含着作者“是古”而“非今”的褒贬,另一方面也深藏着作者以“古”而律“今”的用意,因此起笔就字挟千钧,声成金石。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剖析:“……者,……也。”为典型的判断结构。“所以”,这里是“用以”“用来……”的意思。受,通“授”,传授。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这一句紧接首句,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学校的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
3、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和目的,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受业”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解惑”。下文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来申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剖析: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因此,不论是贵是贱,不论是年长还是年少,道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这一句鲜明地点出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官职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而当时
4、的士大夫之族认为,年龄相近的不该相师,对道的认识相近的不该相师,官大的不该以官小的为师。作者的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陋习,这不仅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还体现了作者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剖析:这是第二段开始的三个感叹句。作者经过前面一段正面的理性阐述之后,携着批判的锋芒指向“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见以从师为耻靡日不有,就时间上说,此风盛长已根深蒂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可见以从师为耻的危害之大,从后果上说,此风盛行已酿成时弊。“无惑”之“难”
5、是“不传”之“久”的结果,两者的因果关系,与全文的首句“必有师”遥相呼应,将“师”突出到应有的地位。在这里“嗟乎”喷薄而出,强烈的情感,颇能打动人心。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剖析:前一个“圣”是名词,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圣明。同样,前一个“愚”是名词,愚人;后一个“愚”是形容词,愚昧。益,更加。从师而学,便会“圣益圣”;不从师而学,则会“愚益愚”。可见从师是多么的重要!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剖析:句读,语句间的停顿。或,有的。师,从师学习。“或不焉”中的“不”,通“否”。“小学而大遗”意为: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6、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均为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其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句读”“不知惑”。前四句中,“句读之不知”和“或师焉”相呼应,“惑之不解”和“或不焉”相呼应。这里作者仍是在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小时能从师,师亦只是“传之书而习其句读”而已,而对于真正的“惑”,却耻学于师,这样的人怎能“见其明”呢?7.……其皆出于此乎?剖析:作者在第二段中连用三层对比,层层深入地揭露和批判了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这句话同下边的“吾未见其明也”“其可怪也欤”分别是三层对比后的结语。这三个结语都意在指出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人的愚蠢,但所用的语气却各不相同:“……其皆出于此
7、乎?”明显地带有质疑、设问和论辩的味道,非常发人深思;“……吾未见其明也。”则完全是下判断的肯定语气,说得斩钉截铁,毫不含糊;“……其可怪也欤!”一句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这三个结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调,在次序的安排上也是颇有匠心的:先疑问,后肯定,再感叹。这样,不仅文气顺畅,而且语气层层加重,也增强了文章论辩的逻辑力量。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剖析:“其”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虚词,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