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

ID:45466723

大小:74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13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_第1页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_第2页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_第3页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_第4页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晓渝讲课要点》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开大学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主编洪波副主编曾晓渝王延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第九课古代汉语语音和音韵基础南开大学曾晓渝第四节古代汉语的韵母韵母指汉字音节声母之后的部分。如果是零声母字,韵母就是音节的全部,如“音韵”[in55yn51]。传统上,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但不是所有的韵母都是三部分俱全。元音韵腹是构成韵母的主要成分。如:“天津市”[thian55tɕin55ʂʅ51]。一些方言里鼻辅音可以自成音节,如广州话“五”[],这是响音的一种特殊表现,在语言应用中不具普遍性。另外,应

2、该提一提学界关于音节中介音的两种分析:4.1相关术语解释韵——指把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在一起的单位。韵目——韵书中每一韵的名称,一般以一个或两个代表字作标目。韵类——通过系联法等分析出的韵书中反切下字的类。韵部——韵的归类单位,一般不区别声调。如上古韵部,《广韵》的61韵部。韵摄——韵摄是传统音韵学关于韵的最大单位,它是对韵部的归类。韵母——对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音素的总称。以上的术语,在传统音韵学中有的有交叉,但应该注意,“韵”与“韵母”并不是一个概念。《广韵》音系里相关术语图示:有关韵母术语的特征

3、关系表:4.2中古汉语韵母系统中古汉语韵母系统是指以《切韵》音系(也就是《广韵》音系)为代表的隋唐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的韵母系统。《广韵》韵母系统是根据其约1200个反切下字,通过系联法、统计法等方法分析得来的。4.2.1《广韵》206韵(P.297—300.)平声韵57+上声韵55+去声韵60+入声韵34=206韵根据206韵表中的拟音,《广韵》共142个韵母。4.2.2平水韵(P.328.)平水韵泛指各种将《广韵》206韵的“同用”韵归并为107或106韵的韵书。中唐之后,《平水韵》是古代文人作诗用

4、韵的标准,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影响较大。许多工具书如《佩文韵府》、《经籍纂诂》等都是按《平水韵》106韵的顺序排列的。4.2.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简示如下(列《广韵》平、入韵目,顿号隔开不同韵摄):4.2.4十六摄宋代韵图《四声等子》首先使用“摄”的名称,把《广韵》系统206韵归并为十六个大类,即十六摄。特点是:1)同摄的韵,韵腹元音相同或相近;2)鼻音韵摄配入声韵,其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4.2.5“呼”“洪细”中古将韵母分

5、为开、合“二呼”,“呼”是就韵头和韵腹而言的。大约在明清时出现了开、齐、合、撮“四呼”的说法。“洪”“细”之别在于后者有–i-/-j-介音。4.2.6中古到现代韵母系统的演变(1)入声韵尾(-p–t–k)的消失●辨入声字第一,今陽平不送氣字,絕大多數為古入聲字。如:昨族德得則燭竹合舌俗服白……。第二,北京話文白異讀的多为古入聲字。如:學雀覺色塞角薄落剝惡殼嚼著得削……。第三,入聲聲符的諧聲字,大多也是入聲字。如:以“八犮白各月力穀曷……”為聲符的谐声字。第四,今鼻音尾韻字都不是古入聲字。(2)闭口韵尾

6、(-m)的消失★思考与练习一、将下列诗句中的每个字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加以分类: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二、现代广州话基本保持了中古时期汉语韵母的特点,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广州话的“三”“八”分别属于古代的哪一韵摄?2)广州话的辅音韵尾与普通话韵尾的对应规律是什么?【思考与练习答案】一、将诗句中的每个字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加以分类:阴声韵:烏啼漁火對愁姑蘇外寺夜到阳声韵:霜滿天江楓眠城寒山半鐘聲船入声韵:月落客二、根据广州话、北

7、京话数词表回答问题:1)“三”[sam53],属古咸摄。理由:主元音为a,收-m尾。“八”[pat3],属古山摄。理由:主要元音为a,山摄包含-n和-t尾韵。2)广州话的辅音韵尾与普通话韵尾的对应规律:广州话北京话-p–t–k——-0-u-m——-n4.3上古汉语的韵部我国传统音韵学的上古音研究从上古韵部开始,这主要缘于“叶(xié)韵”。4.3.1叶韵古人临时改读某些字,以求押韵,此为“叶韵”(或“协韵”)。宋代的朱熹是“叶韵说”的代表人物。例如他在《诗集传》中的改音:《小雅·棠棣》:“宜尔室家,乐

8、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朱熹注:“家,叶古胡反(音姑)”。其实,诗中韵脚字“家帑图乎”均属上古鱼部,韵腹都是*a,上古读来押韵。明代人陈第第一次明确指出了“叶韵”说的错误,并提出了正确的历史音变观念:“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毛诗古音考·自序》例如,古籍中的感叹词“呜呼”(上古鱼部),古音恰似现代的“啊哈”之音。语音不断演变,古音今音多有不同,阅读古籍宜采用今音。4.3.2上古韵部的系联归纳陈第的时空概念启发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