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452791

大小:15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答案】B【解析】【详解】“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了周代的德

2、治思想,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分离”,排除A;材料反映周代的德治思想,无法体现天子权力下降,排除C;材料“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反映统治者仍然重视“天命”,无法体现“对天的认识理性化”,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分析解答即可。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A.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宗法分封制下,地方

3、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D.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得出,西周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侯有较大独立性,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因此不因层层封授而松散,故C项正确。D项不能反映松散性,故排除。3.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

4、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故A正确;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指的是打破贵族官位世袭制度,实行依据才能的任免制,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诸侯国君加强了政治权利的集中,无法体现“分裂到统一的趋势”,排除C;战国时期,分封制被破坏,周王室衰微,“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不符合史实,D错误。4.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指出,(秦朝)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

5、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分封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面光,然后建立起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材料表明秦朝建立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B.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C.使中国开始步人封建社会D.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分封制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世袭统治,秦朝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故B项正确;郡县制并不能消除地方割据基础,故A项错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是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内涵式打击旧贵族,并没有改变中国历史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点睛: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

6、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汉惠帝时期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侯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可知,设置监御史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D正确;监御史是检察官

7、员,不掌握地方行政权,A错误;御史大夫是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监御史负责地方检察,B错误;汉惠帝时期仍然推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是地方侯国割据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全国各郡和地方王国设置监御史,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侯王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联系所学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6.成书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志》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评定理论体系。《人物志》的出现A.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B.为科举制的诞生创造了条件C.标志门阀

8、士族的形成D.为三国争雄奠定了人才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介绍了如何从形貌神态、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方面鉴别人才”,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选拔人才标准是孝廉,注重品德修养,《人物志》人才评定理论与当时选拔人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