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

ID:45419515

大小:122.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3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_第1页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_第2页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_第3页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_第4页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压轴题分析 及解题策略一、关于中考压轴题1、形式:往往由两到三小题组成,第一小题为基础题,第二小题为中上难度问题,第三小题为试卷中最难的问题;本质特征:在初中主干知识的交汇处命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方法灵活,渗透了重要的思想方法,体现了较高的思维能力。2、学生对最后的压轴题既爱又恨,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了思维困惑后,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找合理的突破口。压轴题对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很高。二、各地中考卷压轴题解析1、所有压轴题都赋予运动的背景,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点的运动:涉及到一个点的运动和两个点的联动(2

2、)图像的平移:有直线的平移和整支抛物线的平移(3)旋转:三角形的旋转(4)翻折:图形的折叠教学启示:(1)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以及研究几何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不变量与变量的问题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升华认知,能用信息和推理高度浓缩的方式解答此类问题。(2)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图形,解决问题,特别要重视一些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分析。二、各地中考卷压轴题解析2、知识点几乎都涉及到函数(1)函数依然是中考的热门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在解题中也很关键。教学启示:(1)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函数部分的内容主要可归为以下三类:函数关系式的表示

3、、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及函数思想的形成。(2)相似三角形由于对应边构成比例等式,使其成为初中数学中有关线段长度计算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主要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利用相似比建立方程来解决问题中的中间量。(3)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用式来表示中间量,强化公式变形的训练,特别应加强利用相似三角形来求出中间量,并建立函数的相关习题的训练。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1)方程的思想仍倍受青睐。(2)图形运动已成为中考压轴题的“压点”所在。4、总结:(1)运动背景的问题还将大行其道。(2)图形运动变换还将是“压点”所在。(3)函数、相似三角形知识非常关键。(4)要关注探索性问题

4、。三、解题策略:(一)调适好心态:问卷调查(1)遇到一个无从下手的数学问题,在不选择放弃的情况下,你通常怎么办?A:反复阅读问题,从所给中寻找可以尝试下去的“蛛丝马迹”(31%)B:回忆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或考虑比它简单、特殊的情况(23%)C:试试能否用上一些典型的方法。(18%)D:凭感觉写写关系式、画画图像、列出图表,说不定会有好运气。(15%)E:和老师、同学讨论,尽量能得到点提示。(9%)F:其他(19%)(2)探究问题时遇到“拦路虎”,或走进了“死胡同”你通常怎么办?A:重新阅读原题,看看有没有漏用或用错的条件。(28%)B:解题路子或使用的方法可能“误入歧途

5、”尝试换一种思路进行下去。(25%)C:这可能是本题的难点,正常的思路一般难以奏效,要“往外想”、“反着想”。(17%)D:实在想不出来,就先放下来,换个时间再看它。(17%)E:其他(13%)(3)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三番五次尝试,总是找不出正确的解答,心情往往会很急躁,甚至感到很沮丧,你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吗?如何调整你的心态?A:经常出现,特别是在考试中,越想使自己冷静下来往往心情越是烦躁,索性“跳出来”,先不管它,回头重新来一遍。(37%)B:经常出现,一般会重新读题,检查涉及到的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方法是否用得对,在这个过程中心情也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然后接着原思路或者

6、换个角度往下摸索(34%)C:经常出现做不出的题目,但心情不会太急躁。因为,如果我挖空心思地去想了,还是做不出,可能就要放弃了。(18%)D:其他(11%)结论:无论是对问题无从下手,还是遇到挫折、出现错误时,较多的学生选择重复阅读问题,这是一种典型、很有价值、而又简单易行的自我监控方式。运用解题策略提示卡条件能推出什么?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题型?要证(求)……只要证(求)……?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有哪些?反复阅读问题。回到定义、定理、公式。(二)解压轴题的几个关键点1、养成良好的的读题习惯。2、关注题目中的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三角形:(量化)(二)解压轴题的几个关键点

7、3、找准“题眼”(1)“题眼”在于某一个特殊图形中。(如一对相似三角形、某个直角三角形)(2)“题眼”在于某个思想方法中。(如分类讨论问题中,如何进行分类讨论)24.如图1所示,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y轴正半轴与轴负半轴上.过点B、C作直线l.将直线l平移,平移后的直线l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1)将直线l向右平移,设平移距离CD为t(t≥0),直角梯形OABC被直线l扫过的面积(图中阴影部份)为s,s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OM为线段,MN为抛物线的一部分,NQ为射线,N点横坐标为4.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