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地理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I)注意:本试卷共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个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只上交答题卡。第Ⅰ卷 选择题 (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5分,共75分。)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过程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3题。1.图中数字序号的含义正确的是( )。 A.①生产产出 ②经济过程 ③资源 ④环境B.①经济过程 ②生产产出 ③环境 ④资源C.①资源 ②经济
2、过程 ③生产产出 ④环境D.①生产产出 ②资源 ③环境 ④经济过程2.下列行为或现象,与环节⑤的含义相吻合的是( )。A.实行清洁生产B.实施节能减排C.退耕还林还草D.极端天气事件增多3.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和环境相对立的生产活动有( )。A.建设“三北”防护林B.在黄土高原修筑水平梯田,栽树种草C.在洞庭湖周围围湖造田D.在北京市内修建多层立交桥在xx年4月20~29日举行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呈现在中国消费者眼前,或采用纯电动力,或采用混合动力,以各自独特的能力和特点吸引无数眼球。在本届车
3、展展出的118辆全球首发车中,新能源首发车多达79辆,占近七成,成为本届北京车展最大亮点之一。据此完成第4~5题。4.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5.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了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
4、意见》。建设部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各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据此完成第6~8题。6.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 )。A.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B.扩大居民出行范围,方便居民外出旅游C.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密度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加强城市管理7.下列环境问题哪一种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 )A.地表水污染B.臭氧层空洞的不断扩大C.光化学烟雾D.全球气候变暖8.北京近年来公共交通工具逐渐改为清洁燃料车,它使用的是( )。A.汽油B.柴油C.天然气D.煤油如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
5、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下列示意图,完成第9~10题。9.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10.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 )。A.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B.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C.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D.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根据有关知识,完成第11~12题。1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湿地的是(
6、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12.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湿地的作用有( )。①湿地能为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一片湿地就是一个“聚宝盆” ②湿地是许多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③调蓄水量 ④为人类提供旅游资源 ⑤调节气候⑥提供大量木材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读上海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图,完成第13~14题。13.上海地面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降水不断减少B.过度抽取地下水C.第三产业发展快D.建筑物高度增加1
7、4.下列控制上海市地面下沉的措施中合理的有( )。A.大量开采承压水B.减小建筑物的高度C.禁止开采地下水D.及时进行人工回灌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完成第15~16题。15.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1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
8、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17.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下图是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科学发展观即“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