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403769
大小:739.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V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2020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VI)1.右图为青铜器“卫盉”,是西周时期的文物。器内盖所铸铭文记载了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货币单位)的玉质礼器和价值二十朋的皮裘礼服换取了矩伯大片耕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这说明当时的西周①存在货币交易的现象②出现土地转让的情况③小农经济开始形成④青铜铸造业超过商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在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中,氏族、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没有很快消失,相反,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加工、改造,成为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能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制度是A.宗法制B.井田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3.地图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能够准确反映下图所呈现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描述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B.王纲解纽,礼崩乐坏C.七国争雄,变法图强D.秦国崛起,完成统一4.“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5.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6.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7.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 8.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分科取士,加强皇权9.右图为出图文物铜方升,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所制,考古学家在方升上发现了如下铭文“廿六年(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这说明A.战国各国普遍采用商鞅的法令B.秦王朝重新创制了度量衡标准C.统一量器标准有利于兼并诸侯D.商鞅变法的量器标准颁行全国10.同学们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一些研究题目。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12.《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A.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实行三公九卿制13.右图是一幅古代山东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14.“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举措A.导致了七国之乱B.形成郡国并行制度C.消弱了王国势力D.形成藩镇割据局面15.封禅是指帝王祭拜天地,以示受命于天。前110年,汉武帝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事前先宣扬麒麟出现,宝鼎出世,是祥瑞吉兆,并屡次和诸儒生研议封禅礼制。封禅结束后,汉武帝大赦天下,并因首次封禅改年号为元封。汉武帝封禅旨在A.独尊儒术B.维护国家统一C.神化君权D.缓和社会矛盾16.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17.下列各项是古代对某些水利过程的评价,其中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利灌溉工程有①《史记》记载:“于是关中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②西汉民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③《史记》记载:“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④《桂海虞衡录》记载:“派湘之流而注之融,使北水南合,北舟逾岭”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8.汉代皇帝曾亲耕籍田以供宗庙粢盛(指盛于祭器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则亲自蚕织以奉祭服,这体现了统治者A.对男耕女织的重视B.倡导重农抑商C.爱民如子D.以祭祀祖先为朝政的重心19.2004年1月,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1万余枚汉代的简牍。“经初步考证,这些简牍是汉武帝时期的行政文书,其性质大部分属于司法文书,涉及到汉代的诉讼制度、法制改革、统计制度、交通邮驿制度及汉长沙国的历史、法律、职官、郡县、疆域等诸多方面”。由以上材料可以推断①简牍文字应是使用楷书书写②汉武帝时期湖南仍存在封国③考古资料可弥补史籍的不足④完整的司法制度形成于汉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0.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文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对学生的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①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③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④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下列属于汉代重要科技成就的是①《九章算术》②《农政全书》③《伤寒杂病论》④造纸术的改进⑤犁壁的发明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22.光和铜斛(东汉量器)上刻有铭文,其中有:“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①意在加强中央集权②开始统一度量衡③维护思想上的统一④应用数学的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颁布均田令 B.迁都洛阳C.实行汉化政策 D.采纳汉族政治制度24.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25.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26.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检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回“旧墟”。促成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北魏政府推行A.三长制B.均田制C.宗主督护制D.俸禄制 2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注:封建化,主要指少数民族学习汉人的文化与制度)①整顿吏治②颁布均田令③迁都洛阳④行汉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28.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A.均田制B.迁都洛阳C.俸禄制D.三长制2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30.魏晋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如馒头、油炸饼、胡饼等,其中胡饼深受内地人喜爱。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①南稻北粟格局被打破②民族融合程度加深③铁器牛耕广泛使用④从外国引进粮食新品种A.①②③B.②C.②③D.③④31.以下属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的技术因素的是①改进的翻车②兴修漕渠和白渠③使用耦犁和犁壁④发明灌钢法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④32.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改进翻车——用于灌溉B.顾恺之《女史箴图》——注重表现精神气质C.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D.贾思勰《齐民要术》——工商业发展的写照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8分)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促进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4分)是商鞅变法实行的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指政府控制的编户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由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发展迅速。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对此起了重要作用?(注:多写倒扣分)(8分)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官俸制、兴修水利材料二鲜卑人乐俑(穿汉族样式的窄袖拖地长裙)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8分)鲜卑族汉化,汉族生活习惯也深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原因: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北方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民族间文化的相互影响。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四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3)据材料三四,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8分)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