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96587
大小:200.8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规范训练新人教版选修[全国卷考情分析]试题来源考查主题材料出处设问视角命题分析xx年晚清道光帝与禁烟政策《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1829年、1838年)措施类、评价类(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大都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的暗示作用。(2)从设问方式来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宋、
2、晚清民国为主,全国卷Ⅱ涉及唐、明清和近代欧洲。从内容看,考查人物及其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4)与教材的联系,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有一点关联。xx年卷Ⅰ唐代的韩愈与古文运动卞孝萱等《韩愈评传》背景类、作用类xx年卷Ⅱ宋代的王安石评价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评价类、目的类xx年卷Ⅰ宋代的包拯(包青天)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原因类xx年卷Ⅱ晚清光绪帝与戊戌变法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措施类、评价类xx年卷Ⅰ元代的丘处机、成吉思汗《元史》原因类、作用类
3、xx年卷Ⅱ近代德国的俾斯麦与《非常法》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xx年卷Ⅰ高仙芝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背景及功过评价xx年卷Ⅱ郑板桥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艺术特点及背景类xx年卷Ⅲ蔡元培周天度《蔡元培传》原因、特点及评价类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及东西方的先哲与中外科学家[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4、。一、古代中外政治家与思想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人物时代主要贡献局限评价秦始皇秦朝—封建社会初期(1)完成统一大业(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采取巩固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1)繁重役税(2)严刑酷法(3)焚书坑儒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唐太宗唐朝—封建社会盛期(1)制度调整(2)善于用人(3)统治开明(4)“贞观之治”晚年骄奢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康熙帝清朝—封建社会后期(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达赖、班禅)(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
5、反击战(1)设文字狱(2)实行闭关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二)东西方先哲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②“礼”:“克己复礼”“正名”。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3)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
6、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2)政治思想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3.亚里士多德(1)态度:治学严谨。(2)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3)成就①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三类。②提出“三段论”。③提出法治优于人治。④提出“中道”伦理学理论。二、杰出的科学家人物活动地位精神李时珍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
7、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詹天佑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李四光(1)创立地质力学(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视角1:从治国角度考查唐太宗吏治的特点及影响例1 (xx·高考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
8、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