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1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与思想家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①条件:商鞅变法,秦国强大,为统一提供了条件;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②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2)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措施影响政治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促进文化发展;加
2、强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重农抑商 促进经济交流,方便财政税收的征发交通 修筑驰道、人工渠道 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 征服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疆域基本奠定(3)秦始皇的暴政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如“焚书坑儒”。②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等。③赋税沉重。④严刑峻法。(4)秦始皇的功与过①功绩: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统一货币、文字等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②过
3、失:暴政导致秦朝速亡;文化专制政策摧残了文化。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称帝之前的主要活动①帮助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②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2)民族政策①打败东突厥并采取册封的方式加强统治,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为唐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进军西域,大败吐谷浑、龟兹和西突厥等,巩固了西北边疆,扩大了版图,远播国威。③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加强了与吐蕃的往来。(3)“贞观之治”①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②出现的原因:唐太宗虚心纳谏和选贤任能,重视用人;
4、吸取隋亡的教训;提倡发展农业,减轻徭役赋税。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帝(1)少年天子:清除鳌拜集团,加强了皇帝的权威。(2)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①平定三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清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②收复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③抗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边境人民赢得了一个长期的相对安宁的环境。④三征噶尔丹:大败噶尔丹,在喀尔喀蒙古实行清政府统一管辖下的盟旗制度,控制了漠北蒙古及天山南北地区,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⑤重视经济:治理黄
5、河水患;改革赋制,厉行节俭;重视文教,组织编成《康熙字典》。(3)评价①功绩: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了巩固的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等),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未能紧跟世界潮流,为近代中国的落后埋下了隐患。③总评:缔造了巩固的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命题点 频考主干知识——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史料 唐太宗在总结他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
6、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史料解读史料总结了唐太宗的治国政策:善于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善于纳谏;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料运用 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怎样认识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史论归纳1.唐
7、太宗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文化的丰富多彩。(2)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欧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也间接影响了欧洲的文化发展。2.正确评价古代历史人物(政治家)(1)方法: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价: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否采取文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③是否采取民族措施,巩
8、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④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2)原则①清除英雄史观,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②确定评价标准:以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基础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③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