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

ID:45275698

大小:9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1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_第1页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_第2页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_第3页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_第4页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美学】第二章人性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人性之美在美的观照中,我们感到人性是自由的,因为,感性冲动与理性形式和谐统一了。——席勒一、优美人性塑造的可能性与途径1、人性是一种可能性中国古代哲学在人性问题上一直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这个争论把人性视为先天造就,这当然是先验论的。但这个争论把人性善与恶的多种可能性充分揭示出来了,这无疑是有意义的。所以,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说:人生是一个空的括弧,由每一个人自己去填充。一、优美人性塑造的可能性与途径2、优美人性的修养过程优美人性的造就必然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理论上一般地可以把它理解为现实人性向理想人性境界不断跃进的过程

2、。哲学史家冯友兰先生通过对传统哲学境界的探讨,提出了人性造就的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一、优美人性塑造的可能性与途径3、优美人性的修养方法一是内省。中国古代哲人在论及人性修养时,几乎无一不对“内省”的方法推崇备至。孔子的大第子曾子的“三省吾身”的做法,更是为后人所仿效:“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毛泽东则把“内省”这一修养方法正确地理解为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优美人性塑造的可能性与途径二是立志。在真、善、美理想人性的追求中,立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立志是一个起点,而所

3、立之志则成为追求的一个目的。所以,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甚至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是给生命确立一个目标的过程。有目标的生命不会漂浮不定,也不会受诱惑。一、优美人性塑造的可能性与途径三是实践。因为在优美人性造就过程中,立志毕竟只是前提,志向无法在志向本身那里得到实现。因而第三步的躬身践行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所谓志向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重要的还在于是人生的快乐之道。以孔子的话说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二、人性的扬善抑恶1、造就善的人性优美人性是后天造就的,我们就应该也可能在自己的人性中造就善的品性。这些品

4、性,我们可以作如下几方面的罗列:其一是善良。孟子有句言“可欲之为善”(《孟子·尽心上》)可以这样说,从最一般意义而言,“善良”是优美人性的一个最基本表现,因而也是我们培养优美人性的一个根本出发点。二、人性的扬善抑恶其二是同情心。每一个自我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在这个关系中,同情心使自我与他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蒙田语)。其三是诚实。亚里士多德说,诚实是人性中的真理。这个说法是意味深长的,它表明了诚实对于人性的充分必要性。在今天诚信还比较缺失的现实背景下,诚实品性的造就特别地有意义。二、人性的扬善抑恶2、警惕人性中的丑陋之性在我

5、们现实人性中也还会程度不同地存在诸多丑陋的品性:其一是纵欲。每一个自我都充塞着各种欲望的骚动,但因着欲望这样一个自然的存在,人性在它面前却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取舍,一些人奉行节欲的原则,还有一些人则有了纵欲的追求。走出禁欲主义和纵欲主义的偏颇,回到“中庸为美”(《中庸》)的境界。二、人性的扬善抑恶其二是妒忌。妒忌也时常隐藏在许多人的人性之中。日本学者阿部次郎对妒忌下过一个极妙的定义:“什么叫妒忌?那是针对别人的成功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恨的钦羡之情。”所以,妒忌是人性中的这样一种秉性:总觉得别人的成功贬低了自己,而这一成功正是自己渴望得到的。二、人性的

6、扬善抑恶其三是易怒。易怒之所以也是人性中的一种丑陋之性,是因为这也是源于人的自私利己天性中的一种品性。这正如弗洛伊德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易怒和攻击性是人之自我保护的生命本能在行为中的表现。冲动是不成熟的表现。三、“人性自私”的批判1、“自私”的语义学辨正人性是否自私”的问题在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那里一直争议纷纭,莫衷一是。据此,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罗素认为:“‘自私’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因而,他认为必须对“自私”的含义进行逻辑语义分析,否则问题的讨论就是没有意义的。其实,天性的自私与后天德性的自私是不同的。三、“人性自私”的批判2、“人性自私”命题

7、的虚假性人性是人的社会性。而人性自私论却是从人的诸如“肉体感受性”(爱尔维修语)“自私的基因”(道金斯语)这种自然属性中证明人是自私的。实际上,这些决非人之为人的属性,因为就是在动物那里我们也能找到这种类似的“自私”品性。我们的结论:人性是人之为人的属性。三、“人性自私”的批判3、美德与自私无缘“人性自私”不仅不真而且还不善、不美。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自私是人性中一种最为丑陋的品性。显然,自私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择手段地损人利己。在历史与现实生活中因自私而对美好人性犯下罪行的人是屡见不鲜的。超越自私,培植利他主义的德性。四、

8、人性之美探讨的实践启迪1、启迪之一:以意志力为保障,对优美人性的造就充满自信马克思异常深刻地把整个人类历史理解成“人性的不断改变过程。”(《马克思恩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