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

ID:45273640

大小:254.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11-11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_第1页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_第2页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_第3页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_第4页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小说名着导读》第1讲第2讲《三国演义》(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小说名著导读主讲:乐云 博士单位:通识教育中心E-MAIL:cloud1973@126.com如何阅读明清小说?清初学者张潮《书本草》评“小说传奇”——味甘,性燥,有大毒,不可服,服之令人狂易,唯暑月神气疲倦,或饱闷后,风雨作恶,及有外感者,服之能解闷消郁,释滞宽胸,然不宜久服也。小说体性特征的三个层面:1,小说的主要职能是为读者提供精神的愉悦。2,小说的类型不同,往往各有其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3,小说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其基本的存在方式,阅读小说必须注重人物性格和叙事技巧的分析。1.1小说与“子”、“史”、“诗”的区别:“子”是诸子百家应对社会问题的产物,在建构思想体系的同时,注重气势

2、与论辩。“史”的功能是经由对事实的安排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因果关系,注重政治与军事智慧。“诗”的功能是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具有相当重要性的那一部分感受,或褒或贬,其理想的境界是“言志”。“小说”则是“消闲”的产物,其宗旨是为读者提供精神的愉悦。1.2小说的主要特征:其一,对“无关大体”的人生层面的关注。其二,风格上不排斥诙谐,旨在从精神上愉悦读者。(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中,史、诗、词一般是排斥是诙谐的,认为是“有乖史法”,“人品扫地”)邵长蘅《与金生》:“广座中忽发一趣语,亦足令贵客解颐,然人品扫地矣。”2.1处理女性对象的方式不同历史演义小说关注的是政治斗争中的女性,生活中的女性几乎不提,

3、如《三国演义》中的貂蝉。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女性与豪侠们的特殊气质与粗豪情调格格不入,成为英雄的“绊脚石”。如《水浒传》中的女性大多数被描绘成淫妇,少数梁山女性也被男性化,如母大虫、母夜叉等。人情小说以百姓日常生活为描写重点,作为私生活主角的女性形象自然成为作者关注的焦点。如《红楼梦》开头就交代:“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2.2评价人物的尺度不同《水浒传》和《金瓶梅》对武松、西门庆的不同处理方式。《水浒传》和《金瓶梅》对潘金莲的形象处理截然不同。3.1注重人物性格的不同之处同为豪侠,武松、鲁智深、李逵的不同之处。(武松做事光

4、明磊落,鲁智深则是鲁莽中有精明,李逵则是鲁莽中有天真与老实)同为丫环,袭人与晴雯性格迥异。3.2注意小说叙事技巧的不同之处《三国演义》制造悬念的两种方式:一是锦囊妙计,二是在军事会议上对个别将领“如此如比”、“这般这般’。《水浒传》中的悬念更加注重生活化,多次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西游记》以游记的方式制造悬念,“看视寻常最奇崛”。第一讲:《三国演义》导读《三国演义》的总体评价《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演义即长篇历史小说。1、《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历史资料积累阶段。2,民间流传阶段。3,文人改编阶段。1.1

5、,历史资料积累阶段这方面的历史资料积累,主要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三国志》时所引用的大量野史别传。这些历史资料具有下述几个特点:资料完整、详备,凡属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有较为充分的记载,并对历史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某种原则性的解释和说明;若干野史片断颇具小说意味,如《曹瞒传》之叙少年曹操;品评人物忽视道德而注重才干。1.2,民间流传阶段民间流传主要是指民间的说话(讲故事)和民间的演戏。现存的资料有两部元代刻印的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还有若干种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其特点是“俗”,具体表现为热闹有趣的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和异常简明的

6、道德观念。1.3,文人改编阶段《三国演义》的第一个改编者是罗贯中,这有确凿的文献作为依据。清人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对小说的传播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三国演义》的三大遗留问题1,《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2,作者罗贯中的籍贯3,《三国演义》的版本变迁轨迹2.1,《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1,“元末明初”说鲁迅、郑振铎等持此种看法。2,“元代中后期”说章培恒、袁世硕为代表。3,“明初”说周愣伽、王利器、欧阳健为代表。4,“明中叶”说张国光、石昌渝为代表。2.2,作者罗贯中的籍贯之谜1,“东原”说(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2,“太原”说(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3,“太原即东原”说(刘颖、杜贵晨

7、等)2.3,《三国演义》的版本一般认为,嘉靖元年(1522年)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接近于罗贯中原本,或者就是罗贯中原作。从版本形态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的版本可以分为三个系统,即《三国志传》系统、《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和毛本《三国演义》系统。3、《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审美规范的确立3.1《三国演义》对“兴废争战”题材的处理一是向正史学习有关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如对曹操集团、袁绍集团和董卓集团之间纠葛的处理。二是较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