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

ID:45191859

大小:4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III)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孔子崇尚

2、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答案为B。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2.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答案】C【解析】依据题文可知吕思勉先生

3、的大同观点是:即使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因此C项“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观点与吕思勉先生的观点相近。A、B、D三项观点都是重视物质追求,与题意不符。3.董仲舒曾说:“仁之美者在于天,仁也。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事功无己,终而复始,凡举归之以奉人。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表明董仲舒A.强调“天”是至善道德的化身B.认为三纲五常完全来自天意C.充分论证了封建皇权的永恒性D.认为君民关系等同于天地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天哺育万物,表现了天的仁德之性,故强调“天”是至善道德的化身,A项正确。“三纲五

4、常”来源于先秦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思想和仁义道德的说教,董仲舒为论证其合理性和永衡性,用“天人感应”给“三纲五常”披上了神学外衣,排除B。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充分论证了封建皇权的永恒性,与材料不符,排除C。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与材料不符,排除。4.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以下最能体现史书观点的是A.天人感应观B.君权神授观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答案】B

5、【解析】材料“梦与神遇……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反映了汉高祖的君权神授,故B正确;材料并不是反映天人感应观,故A错误;主观唯心主义属于唯物史观的评价,故C错误;客观唯心主义也属于唯物史观的评价,故D错误。故选B。5.《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大一统B.强化中央集权C.皇权至上D.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汉武帝登临中岳嵩山,随从的吏卒们表示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即所谓

6、“山呼”万岁,以山中神灵的名义显示了专制君主的无上尊崇,实际上是宣扬了君权神授,神化和强化了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皇权至上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C三项排除。6.从宋明理学思潮发展的脉络看,心学是对朱熹道学的发展和补充。如果说,程朱道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重整儒家理论,把代表儒家伦理的理提升为宇宙本体的话,那么陆王心学A.在于“正人心”B.主要从外界探究天理来源C.追求良知为最高准则D.反对统治者的思想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逐渐失去了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因此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命题,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

7、的学说,希望通过对人们的人心与实践进行修正,从而达到“正人心”的最佳状态。故A项正确。B项属于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追求良知只是王阳明的主张,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C项错误。陆王心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的是A.“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B.“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C.“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D.“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