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试题(I)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42题共计63分)1.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2.春秋至战
2、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3.“视人之国,若是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4.韩非
3、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5.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
4、义理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6.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7.“天人合一”的观念最早是庄子阐述,关注的是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就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它把自然之天
5、拟人化,认为天有意志,能监视人间,并根据君主德行的好坏赐福或降灾。这说明( )A.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创新B.黄老之学被汉代统治者采纳C.儒、道的发展趋势逐渐合流D.儒家始终关注天与人的关系8.北宋尚有“河东狮子吼”,而到了南宋“妇女裹脚”“贞洁牌坊”等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宋代女性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需要更多男性B.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观念C.传统思想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D.军事政策改变导致军队人员增加9.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城出现了一批“异
6、儒”(出自《旧唐书》)思潮,对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说明唐代( )A.儒学主流地位严重动摇 B.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学的发展趋向平民化 D.儒学信仰有待于重构10.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7、)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C.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D.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1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8、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D.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3.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元曲永远是两枝奇葩,这与时代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宋词元曲盛行的原因包括( )①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②市民阶层要求丰富的文化形式③词曲更符合士大夫的意趣追求④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