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

ID:45190796

大小:146.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部,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一定程度体现个人修养,A项排除;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

2、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B项正确;材料“仁以为己任”不能体现“仁”的思想核心,C项排除;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D项排除。故选B。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C.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

3、,儒家学派虽产生于春秋末期,但儒学思想则有更为久远的历史传统。正如《尚书》等五部经典一样,其内容多涉及“三代”史事。故而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的《论语》时间上已不符合“三代”范畴,不在“五经”之列,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五经”里记载了儒家奉为典范的古代圣王的言行等内容,虽然系孔子所编订,但五经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大多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故B项错误。如材料所述,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五经”属于儒家经典,所以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汉朝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可见儒

4、学传统并没有断绝,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为“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故而有了“五经”。《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记录整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3.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

5、时比较自由【答案】D【解析】据材料“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将孔子法家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思想界百家争鸣,不是统一趋势,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故C项错误;各派将孔子任意塑造,说明当时思想比较自由,故D项正确。故选D。4.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6、据材料“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严刑峻法主张,属于法家思想,故D正确。民贵君轻属于儒家思想,故A排除。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故B排除。兼爱非攻属于墨家思想,故C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5.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B.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C.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

7、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对社会中的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故B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背景6.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D.法家学说无

8、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作者认为仅仅运用法律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C项符合题意。西汉文景时期儒学还不是正统思想,B项错误。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秦汉时期思想·法家思想受到质疑7.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