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

ID:45189583

大小:67.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文(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文(含解析)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1.秦王嬴政读韩非子的书,感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你认为嬴政发此感慨的最主要原因是A.韩非子认为今胜与昔,“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C.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韩非子提出“富国以农”,认为耕可得以富,战可得以贵【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王嬴政对韩非的感慨主要是韩非的思想迎合了他的需要,其中韩非思想中最能体现君主意志的是C,BDA不是最主要的。2.《孟子·尽心》载:

2、“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道德教化B.兴办教育C.克已复礼D.礼法并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育那样赢得民众。好的政令,百姓畏服;好的教育,百姓喜爱。好的政令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所以孟子强调的是道德教化的作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

3、儒家思想A.强调“仁”和“仁政”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强调了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即在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方面儒家学者主张个人不能逾越礼制和要有社会责任担当,故C项正确;AB两项是针对统治者而提出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的教育方法与题意无关,排除。【点睛】“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是解题的关键。4.1948年,中国代表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conscience”写入《世界人权宣言》第一条

4、“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仁B.义C.礼D.信【答案】A【解析】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仁,故选A;“礼”是指西周等级名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排除B;“信”是指诚

5、信,不欺骗,排除D。5.“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在这里,荀子强调A.尊君B.礼法C.重民D.仁义【答案】C【解析】据材料“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下立君,以为民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民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尊君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礼法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强调仁义的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6.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

6、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所学可知,道家讲求顺应自然,这便会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因此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百家争鸣,需要掌握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及其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结合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解答即可。7.“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

7、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答案】B【解析】解读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竹林七贤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注重礼节;C注重规范秩序;D项主张兼爱非攻。8.“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礼属于积极的规范,刑则属于消极的规范,

8、两者相辅相成,共成一体的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刑”:多指刑法和刑罚,对一切违法背礼行为进行处罚“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也。”这种礼刑互为表里,礼在则法在,礼失则刑补的状况,正是古人眼里的法律,所谓礼法是也。维护礼制属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