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

ID:45167423

大小:20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新题型揭秘通关演练03古代诗歌阅读A卷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将:岂。②纪:经营。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2、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雁门胡人歌崔颢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

3、点。B.颔联生动地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地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4.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池上早

4、秋①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

5、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6.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

6、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贬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贬往之地连州。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

7、翘首仰望之景。E.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8.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样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花非花白居易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①无觅处。【注】①朝云: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首二句应读作“花——非花,雾——非雾”,

8、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B.单看“夜半来,天明去”,颇使读者疑心是在说梦。但从下句“来如春梦”四字,可见又不然了。梦原来也是一比。这里“来”“去”二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C.此诗末句“似朝云”的典故,兼用“梦神女”的比喻,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D.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