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118053
大小:50.8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word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知道宋朝建立后处于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知道宋太祖吸取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上的调整和改革;知道宋朝完善科举考试的具体措施;理解宋初重文轻武政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理解宋朝完善科举考试政策的影响。2019-2020年华师大版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word教案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知道宋朝建立后处于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等少数民
2、族政权并立的状态;知道宋太祖吸取历史教训在政治、军事制度上的调整和改革;知道宋朝完善科举考试的具体措施;理解宋初重文轻武政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理解宋朝完善科举考试政策的影响。(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原始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材料汲取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宋朝科举取士和西欧到17世纪以后才采取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选官制度上领先地位,从而激发起学生内在的自豪感。二、重点难点重点:文官体制和科举考试的完善难点:文官体制的影响三、教学过程问:唐朝是如何灭亡的?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末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
3、取政权,建立宋朝。(一)、宋朝的建立1、陈桥驿兵变:武将篡权,黄袍加身(1)、时间:960年(2)、人物:赵匡胤(3)、地点:陈桥驿(4)、结果: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周被北宋取代。何谓“禁军”?原指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军队,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或禁兵。插图《宋太祖》《陈桥镇宋太祖黄袍加身处》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稳。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禁军将领赵匡胤统率大军北上,在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后来的宋太宗)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
4、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立了赵宋王朝。2、北宋建立的意义: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统一,与辽、西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插图《北宋疆域图》问题:宋朝疆域与唐朝有什么不同?宋朝的建立,标志着唐末五代分裂割据时代的结束和统一国家的重建,但观察宋初疆域图,辽、西夏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的王朝。与汉唐相比,可见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文官体制赵匡胤虽然登上了皇帝宝座,但他却不敢高枕无忧。通过这次兵变,他深刻地认识
5、到,武将们在废立皇帝、改朝换代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能量。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将的身份和实力去推翻国君,其它将领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推翻他吗?想到这里,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胁的,是一些声望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将。于是宋太祖招赵普议论。说:“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战斗不止,不知原因何在?我要使国家长久,有什么办法吗?”赵普回答说:“这不是别的原因,只是由于方镇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在要治国,也没有别的奇巧,只有夺他们的权,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不等赵普说完,宋太祖连忙说:“你不用再说下去,我已经懂了。”问题:宋太祖创设的文官体制的原因、方式、内容和影响?
6、1、创设的原因:为了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事件重演。2、创设的方式:杯酒释兵权3、创立的内容:(1)、军事上:A、以文制武,防止武将篡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权力。枢密院的长官称为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三衙主要是指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与殿前司。三衙互相牵制,改变过去由禁军将领一人统率的局面。三衙虽有统兵权,但军队调遣之权由枢密院执掌,三衙枢密院又相互制约,兵权最终集中于皇帝手中。B、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防止藩镇割据中央设禁军(精兵),地方设厢军和乡兵(老弱)C、采取更戍法:轮流换防,以防将领分
7、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禁军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将官所统无常兵,使将兵互不熟悉。以防止将领分裂割据、拥兵对抗朝廷。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2)、政治上: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止武将专权A、构建文官政府(士大夫为主体)a排除开国功臣及其后代进入统治集团b通过科举制度大量提拔文人担当官职B、官、职、差遣分离制中央重要官员以及地方重要官员大都由文人担任,而且是文官为正职,武官为副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为了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宋朝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官名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