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

ID:45117689

大小:274.00 KB

页数:155页

时间:2019-11-10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_第1页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_第2页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_第3页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_第4页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胡军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7/21/20211本讲提纲:第一节:梁漱溟由佛入儒、儒佛并重的思想历程第二节:文化三路向说第三节:儒家直觉主义精神第四节:儒家的理性至上主义第五节:对未来世界文化的展望7/21/20212第一节:由佛入儒、儒佛并重的思想历程梁漱溟(1893-1988)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亡,末代皇帝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现在的蒙古,而梁家没有走,留在河南汝阳,改汉姓梁取自“孟子见梁惠王”一语。梁族至十九代梁由河南迁广西桂林居住,梁的儿子即梁漱溟的曾祖父梁宝书,应乡试中举人后,又进京会试中进士,此后全家便在北京住下,没有再

2、回桂林。7/21/20213梁父济,字巨川,在清王朝内阁任职,官衔从七品做到四品,民国七年(1918年),旧历十月十日,在其六十寿辰前三天的凌晨,一人出门,在积水潭投水,殉清而死,临死前撰文《敬告世人书》。梁父殉清而死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新青年》杂志曾专门就此事展开讨论。陈独秀、陶孟和、李大钊、胡适等都写过文章讨论此事。社会上也有一种看法,认为殉清不足道,但以身殉道的精神,不应全盘否定。梁漱溟从小受过传统教育,也进过新式学堂,终其一生未进过大学,也未出洋留学,只是个中学教育程度。梁十四岁进入中学之后,便有一股向上之心驱使他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了什么;二是

3、社会问题,亦即是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这两个问题是互相关联的。他的一生八十余年的主要精力心思可以说,都用在这两个问题上。7/21/20214梁的个性极强,思想行为极其认真,他总想在思想上、在个人的生命上要有个安顿之处,乃能生活下去,不似一般人的糊涂随顺。早年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梁漱溟认为,欲望就是人生的一切,人生就是在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的过程中度过的。于是问题也就在究竟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呢?他反复思索后得出的看法是,认为人生的苦乐不在外界,而在自身,即在主观欲望的满足与不满足。欲望满足则乐,不满足则苦。而人生的这种欲望是无穷尽的,有限的人生根本不可能满足此无限的欲望。这样的思考引导他

4、得出如下的看法:人生基本是苦的。既然生命的苦与乐都出在人类生命本身而不在外面,所以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否定人生。当时的梁漱溟指出,其余的思想流派纷纷向外追逐以求解决人生问题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只有佛家是正确的。因此其思想自然折向佛家一路。他是经过自己的百般计较、苦苦思索才寻到了这一看法,然后再去寻觅佛典印证。7/21/20215他读佛学书大致有两个时期:一是十四五岁,辛亥革命之前;一是民国以后不当记者,在进北大之前,在家闲居二年多,于是专攻佛典。他研读佛学的结果:十八岁那年拒绝父母为他订婚,并从十九岁开始吃素,一度想出家为僧。通过自学佛学书籍,大大增进了自学的能力。他原只有中学毕业的学历,以

5、后教书,做学问,办教育,靠的都是自学而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7/21/202161917年梁年仅二十四岁,受蔡元培邀请,在北大哲学门教印度哲学。蔡邀梁是因为1916年冬蔡从欧洲回国接任北大校长时,梁的一篇文章《究元决疑论》,正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办的《东方杂志》上连载。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批评古今中外的各家各派学说,唯独推崇佛学。蔡抵京后,梁经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的介绍,带着这篇文章,慕名去见蔡先生。当梁拿出文章时,蔡即说他经过上海时就看过了,并说了要请梁到北大教书的话。由于梁当时是司法总长的秘书,分不开身就让别人代课,所以,当年的暑假后才到校接替。就这样,从1917年至1924年,梁在北大前后共

6、七年。7/21/20217北大的这七年对梁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是增长了梁内在的争名好胜之心,当时的北大名流云集,所以对梁的压力当然是很大的。改变了梁笃信佛学,一心想过出家生活的道路。二是一面教书,一面自学、研究,在学识上成熟了,开始具备了自己独有的见解。三是由于与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等人的交往,有助于感受到当时思想界一流学者的影响。7/21/20218梁离开北大的原因是,他对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梁办学的动机是在自己求友,又与青年为友。所谓自己求友,即一学校之校长和教职员应当是一班同志向、同气类,彼此互相取益的私交近友,而不应当是一种官样职务关系。所谓与青年为友,含有两层意思,一是

7、帮着他走路,二是此所云走路不单是指知识技能,而是指学生的整个的人生道路。为了实践对教育问题的新认识,新设想,梁决定离开北大。在北大,梁是一个学者、思想家,离开北大后,梁则主要是一个活动家,离北大的七年内,由河南村治学院至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7/21/20219从思想上讲,梁初信佛,后由佛入儒。此种思想的转变明显地发生于梁漱溟在北大任教期间。如上所说,梁漱溟来北大之前是笃信佛学的,他之在当时社会上的影响及其被蔡元培邀请来北大任教也是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