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

ID:45035061

大小:356.84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08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_第1页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_第2页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_第3页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_第4页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IC的发病机制和诊治进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许喜泳定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基础病变所致的临床综合症,以全身凝血系统的激活,纤溶系统的紊乱,纤维蛋白的沉积及器官内微血栓形成为特征,最终可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病因感染肿瘤创伤病理产科严重肝病我国2471例DIC的总结感染性疾病37%病理产科占25%恶性肿瘤占24%手术与创伤4%其它(如艾滋病和器官移植)10%关于DIC发病机制的再认识(一)DIC启动机制观念的转变过去,在DIC的启动机制中将重点放在“内源性凝血途径”上,近些年认为,“外源性凝血途径”主导了凝血系统的激活,而“内源性凝

2、血途径”更多地在DIC的进展及纤溶激活中起作用。其理由是:1.人体各组织器官(如内皮细胞,白细胞,肺,脑,胎盘等)内广泛存在着组织因子(TF)。2.动物实验证实,抗组织因子单克隆抗体和抗因子Ⅶa可完全抑制败血症或内毒素引起的DIC过程并降低死亡率。3.基因重组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Ⅰ)可减轻败血症DIC的病理损伤并降低死亡率。4.在内毒素血症或给志愿者注入内毒素后没有接触系统即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抑制接触因子也不能预防凝血的过程。关于DIC发病机制的再认识(二)DIC的病理进展机制TF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在DIC的启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使凝血

3、酶持续生成,从而导致内源性抗凝因子(AT-Ⅲ,PC,PS,TFPI)的大量消耗,表面的暴露推动了凝血过程的发展。关于DIC发病机制的再认识(三)凝血与纤溶的平衡1.在DIC的发展过程中,体内既有凝血酶的生成也有纤溶酶的生成,DIC的临床表现和转归视凝血与纤溶两个系统的平衡状况而定。2.纤溶超过凝血时,沉积于微循环的纤维蛋白被溶解,机体表现出血但无MODS,例如病理产科所致的DIC。3.凝血超过纤溶时:纤维蛋白大量沉积在微循环,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最终导致MODS的发生,例如败血症诱发的DIC。关于DIC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四)细胞因子的参与在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时,单核巨

4、嗜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可促进凝血过程及微血栓的形成。主要的细胞因子有:IL-1,IL-6,TNF-a。IL-1:增加组织因子的释放,下调凝血酶调节蛋白(TM)的表达,并影响PAI-1的分泌。TNF-a:可引起与DIC相同的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激活。关于DIC发病机制的再认识(五)DIC与SIRSSIRS发生后,促炎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促使炎症反应加剧,同时这种失控的炎症反应可损伤自身组织器官,致器官功能障碍诱发凝血过程。DIC启动后,所产生的凝血酶及其他丝氨酸蛋白反过来又推动炎症的发展。现在认为DIC是SIRS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当发展

5、到SIRS或MODS时均可诱发DIC。关于DIC发病机制的再认识(六)前DIC(pre-DIC)是指在DIC基础疾患存在的前提下,体内与凝血及纤溶过程有关的各种系统或血液流变学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但尚未发现典型DIC症状和体征。pre-DIC的病理特征是血液呈高凝状态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并不降低,pre-DIC的及时诊治对于阻止DIC病程进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诊断DIC的诊断应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DIC的常见基础病为诊断提供线索多发性出血(至少3个部位的出血)—重要特征;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器官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一)凝血酶原时间

6、(PT)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LT<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白血病的PLT<50×109/L)FB水平<1.5g/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1.0g/L,肿瘤疾病<1.8g/L)3P实验阳性FDP>20mg/L(肝病FDP>60mg/L)D-二聚体阳性或>200ug/mL外周血破碎红细胞>2%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血浆ⅧC活性<50%上述这些检查缺乏特异性,敏感度也较低实验室检查(二)DIC的实验室诊断更倾向于分子标志物水平的测定: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ET-1:内皮素-1,为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也是重要的促凝,抗纤溶因子。凝血酶调节蛋

7、白(TM):为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凝血酶受体,与凝血酶结合,促使PC激活而调控血液凝固,内皮细胞受损后TM释放入血,为内皮细胞受损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实验室检查(三)反映血小板激活的标志物:血小板活化是DIC重要的始动机制,血小板被激活后可释放多种代谢产物,主要包括B-TG,PF-4,GMP-140,TXB2物质的升高。实验室检查(四)反映凝血因子激活的标志物:组织因子(TF),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F1+2)纤维蛋白肽A(FPA)纤维蛋白单体(FM)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C)实验室检查(五)反映抗凝系统活化的标志物:TFP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