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ID:45026453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07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并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具准备:天平、两袋食盐、2分硬币、1千克的苹果、盘秤.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

2、、一个乒乓球、一个梨和自己的书包一个.教学重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支铅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克和千克).师:当你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说什么呢?生1:大人上街买菜、买米时都用“斤、两”字比较多,如买5斤大米.生2:超

3、市里的商品包装上标出的重量间单位是克和千克,那么现在是不是不用“斤、两”这个重量单位了呢?师:说得好,说明你们平时很认真观察,了解了很多有关重量(质量)的问题.同学们,我国已加入了世贸组织,要和国际接轨,面国际上规定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师:“克”和“千克”,你最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1克有多重?生2:我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生3:我想知道我的体重是多少?【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

4、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硬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5、.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板书:1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5)现在请同学们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乒乓球等这些物品的重量.老师小结:克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体时所用的质量单位,称一些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千克”做单位.【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

6、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秤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食盐500克,那两袋呢?(5、)板书: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板书1000克=1千克齐读:1000克=1千克(6)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秤,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1、基础知识训练: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第6题.2、拓展思维:(1)1个2分硬币是1克,那么10个2分硬币是多少千克?

7、100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1000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2)克和千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如果称你的体重用哪个单位最合适?3、课后调查:(1)家里的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2)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大袋洗衣粉有多重?【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克和千克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谁重?1000克=1千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