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

ID:44999958

大小:11.71 MB

页数:108页

时间:2019-11-07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影像和数字化技术主讲:钟代军副教授历史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湛技巧、高超智慧和杰出创造力。现实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影响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冲击,处于濒危状态,面临失传的危险。1一个新名词新世纪以来,一个新兴的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学术概念,为学界所热议;而且已经泛化,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俗语,为国人所熟知。2一组事件2001年5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9项,我国昆曲名列其中。2003年1

2、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1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项,我国古琴艺术名列其中。2一组事件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苏州召开2005年7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在苏州召开2005年11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3项,我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名列其中。2一组事件(1)公布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3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北京论坛等2006年6月10日,国家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一组事件2007年,以恢复传统节日为主要特点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假办法正式出台。2008年4月,国家公共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2一组事件2008年4月5日,中国高校首届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研讨会在重庆举行2一组事件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给世界看什么?2一组事件击缶而歌璀璨焰火古琴悠扬以舞入画活字印刷木偶戏曲2一组事件2008年8月,鸟巢之外的“中国故事”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故事”文化展览活动重庆获得最佳组织奖与最佳策划奖3一组现象无处不在的肯德基与可口可乐3一组现象充

4、斥屏幕的好莱坞大片3一组现象日益流行的洋节3一组现象十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2006.12.21)在一封名为《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圣诞节”问题的看法》的倡议书中写道,“每值圣诞节来临,商场、饭店、宾馆摆放起耶诞树,网络、报刊、电视、电台充斥着各种圣诞信息;数以万计的圣诞贺卡和数以亿计的圣诞短信满天飞舞;人们相逢互祝以圣诞快乐;平安夜里,人们聚众狂欢,流连忘返——凡此种种,皆表明我们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西洋文化主导的社会。”4一个进路基于:通过教育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

5、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4一个进路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无知和传统素养严重缺失,进而表现为民族情感淡漠、文化自信缺乏、基于传统的文化创新能力弱化。针对:当代学生对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传承意识淡漠这一国家与民族的重大现实问题。4一个进路进路:以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促成学生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养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为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提供学生能力拓展提供

6、了极为丰富的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由此为对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落实到了生活世界,为当代学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量由政府、传承人或民间公益团体、商业资金三方面组成整个社会(政府和公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不够,法规措施、智能资源、抢救保护资金等都缺乏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不善的现状却令人无奈传承渠道不畅,传播覆盖面窄,使得本来就缺乏自觉性的原生态传承根本无力面对民俗流变和现代生存环境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不善的现状却令人无奈要扩大宣传保护力度,强调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

7、态价值的前提下,广泛依靠大众传媒和影像化传播的力量,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众广泛接触并接受,调动各方力量自觉形成全社会的保护氛围。利用现代传媒无往不利、无坚不摧的强大视听手段予以包装、借以传播,从而期求得到保留和延续,似乎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环境中一个无法逃脱的选择。一、影像化和数字化的优越性1、影像化传播的直观性影像化传播是现场的、真实的,它的传播覆盖力和渗透力是不可估量的。镜头表现具体画面、声音、内容和主题,综合运用画面的表现元素和镜头的造型功能,通过电视画面景别大小的变化、拍摄方向的不同、多机位的拍摄

8、角度,直观展示我们古老而宝贵的历史文化,使受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