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

ID:44988400

大小:563.00 KB

页数:84页

时间:2019-11-06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_第1页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_第2页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_第3页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_第4页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7教育学原理(第七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讲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目的的载体,回答“教什么”的问题。课程论是有关课程的理论,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课程理论派别。课程问题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永恒问题。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一、什么是课程1.“课程”的词源(1)中国“课程”概念的词源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唐代人们在解释《诗经》时最早使用课程一词。孔颖达为《诗经》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作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使用“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中国古代课程大多指“学程”而非“教程”,即学业及其进程。自近代

2、兴办学校以来,一般把课程理解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教学内容的科目及其进程安排。(2)英语世界“课程”概念的词源在英语世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年)一文中。英语“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意为“跑道”(race-course)、“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关于这个词源的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重在“道”,有的重在“跑”,前者强调学习内容的设计,以后发展为学科中心主义;后者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以后发展为学生中心主义。施良方先

3、生归纳并列举了六种不同的课程定义:①课程即教学科目,指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广义的课程,或者指学生学习的某一门学科——狭义的课程;②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把教学的范围、序列和进程甚至教学方法和技术,把所有有计划的教学活动组合在一起谓之“课程”。③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而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这些目标服务的。④课程即学习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根据实用主义的经验论将课程定义为经验,指内化为学生经验的东西,学生实际学习、体验到的东西。⑤课程即文化再生产。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也应该是)这种社会文化的反映,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大量偏见、不公

4、正,为有效地防止现存偏见永久化,课程要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⑥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课程不应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应使学生摆脱盲目依从外部强加给他们的世界观,学生应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列举了“课程”的九种定义,如:“在学校建立一系列具有潜力的经验,目的是训练儿童和青年以群体方式思考和行动。这类经验被称为课程”;“学习者在学校的指导下所学得的全部经验”;“学校传授给学生的、意在使他们取得毕业、获得证书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是构成一

5、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流”;“通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校的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等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65页。)对课程的理解1.从课程概括的范围大小理解(1)狭义的课程,将课程理解为学科、计划、活动等。如学习计划、教学计划、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总计划、学校计划等。(2)广义的课程,将课程理解为“经验”,如“有关人类经验”,“一系列有潜力的经验”、“重建知识和经验”、“学校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等。(3)侧

6、重从动态的角度定义,将课程规划(计划)、过程和结果整合起来描述和概括,如课程是一种“教学进程、序列、阶段、顺序”,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结果,在学校的帮助下,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2.定位的层次理解(1)描述理想境界的课程,如“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是构成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生气勃勃的活动流”,“有关人类经验——而不是结论的可能思维模式的不断扩大”等。(2)概括专家设计的课程,如,根据教育目标,为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编制的教育内容的整体计划,是旨在塑造新生代未来人格而设计的蓝图”。(3)定义

7、学校教育中规定的课程,如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学科总和与活动总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进程和教学阶段,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编制的教育内容,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在课程中的逻辑组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教与学的相互作用。(4)总括学校教育中所有教育影响,其中包括预期与非预期的、规定与非规定的、计划与非计划的、书面的与操作的、控制与非控制的、抽象的与具体的、显性的与潜在的,学校所建构和重组的全部教育影响与教育经验。3.与课程相关的术语与概念(1)课程目标:即通过课程希望学生发生的预期变化,具有一种教育构想和蓝图的功能。如史密斯认为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儿童和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