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

ID:44961376

大小:190.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1-06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_第1页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_第2页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_第3页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_第4页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__司空图及唐代后期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章司空圖及唐代後期文論一、白居易和社會學派的文學理論批評 二、古文理論的產生發展和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三、司空圖論詩歌的“味外之旨”“象外之象”一、白居易和社會學派的文學理論批評白居易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代的又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又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詩歌理論家。其核心思想是強調文藝要真實地反映現實,揭露政治的黑暗,表現人民的疾苦。我們稱之為社會學派批評,這和殷璠、皎然一派有明顯的差異。這一派的代表人物還有元稹、張籍、王建等人。白居易的詩學思想比較集中地表現在《與元九書》中。(一)“救濟人病,裨補時缺”

2、《與元九書》:“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史書,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時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屢降璽書,訪人急病。僕當此時,擢在翰林,身是諫官,手請諫紙,啟奏之外,有可以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難於指言者,輒歌詠之,欲稍稍遞進聞於上。”“救濟人病”是要求詩歌能反映人民疾苦,使人民生活的真實情況讓在位者有所瞭解。“裨補時闋”是要求詩歌揭露時政的弊端引起統治者的注意,促使他們進行必要的改革。“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詩文與現實政治的密切關係,強烈要

3、求詩文必須起到為民請命的作用,起到干預現實,干預政治的作用。但過分重視經世致用,而忽視詩歌的審美價值,所以對歷史上的作家的評價有失偏頗。(二)“美刺比興”《與元九書》:“自拾遺來,凡所遇所感,關於美刺比興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題,題為《新樂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謂之諷喻詩。”他所說的“美刺比興”是什麼意思呢?《與元九書》中也有比較清楚的表述:“至於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噫,風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舍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湣征役也;唐棣之華,感華以諷兄

4、弟也;采采芣苡,美草以樂有子也。皆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則‘余霞散成綺,澄江淨如練’,‘歸花先委露,別葉乍辭風’,麗則麗矣,吾不知其所諷哉!”他所說的“美刺比興”是“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換言之,他反對為狀物而狀物,為比興而比興,而主張詩人通過比興來寄託自己的“諷喻”;他所說的“美刺”主要是“刺”。晚唐皮日休說:“詩之美也,聞之足以觀乎功;詩之刺也,聞之足以戒乎政。”(《正樂府序》)白居易的諷喻詩主要是刺詩。他自己說:“欲開壅塞達人情,先向歌詩求諷刺。”(《采詩官》)明鄧元錫《函史》雲:“白太

5、傅《秦中吟》《新樂府》之作,風時賦事,美刺比興,欲盡備乎六詩之義。”所以他說的“美刺比興”就是干預現實,批評政治,揭露黑暗,“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在表達方式上也不同於先秦兩漢的“發乎情,止乎禮義”“主文而譎諫”,而是主張“意激而言切”(《與元九書》)“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戒也。”(《新樂府序》)他在《與元九書》中說自己的詩歌創作使“眾口籍籍”“眾面脈脈”“扼腕”“變色”,亦可作證。(三)“直歌其事”《新樂府序》中說:“其辭質而逕,欲見之者易喻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實而核,使采之者傳信也;

6、其體順而肆,可以布于樂章歌曲也。”《秦中吟序》中說:“貞元、元和之際,予在長安,聞見之間,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為《秦中吟》。”據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記載:“白樂天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又改之。”正因為他的詩歌通俗易懂,所以當時流傳甚廣,“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但過分追求實錄原則,而忽視詩歌的藝術形式,詩歌的藝術價值就不高。蘇軾說“元輕白俗”,白居易自己也說“詩成淡無味,多被眾人嗤。上怪落聲韻,下怪拙言詞。”二、古文理論的產生發展和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唐代古文

7、運動的產生和發展是針對六朝唐初駢文的氾濫而發的,以古文替代駢文,其性質屬於語體改革,但又包含著文風的改革,因此,對文學思想和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有很深遠的影響。唐代古文運動所宣導的古文是指不講駢儷對偶的能自由流暢表達思想情感的單行散體的語言表達方式。駢文側重於格式整齊的語言形式美,而且是一種絢麗鏗鏘,和諧對稱的雕飾美;古文則側重于語言的自由流暢表達,講究的是一種清新自然,生動簡潔的本色美。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有韓愈、柳宗元。(一)韓愈(西元768——824)的文學思想李翱在《祭吏部韓侍郎文》中說:“建武以還,

8、文卑質喪。氣萎體敗,剽剝不讓。拔去其華,得其本根。開合怪駭,驅濤湧雲。包劉越贏,並武同殷。六經之風,絕而複新。學者有歸,大變于文。”(《全唐文》卷六四零)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1、文以明道《答陳生書》:“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送陳秀才彤書》:“蓋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耳。”《答李秀才書》:“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爾。”《原道》:“非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