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

ID:44951381

大小:18.9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5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_第1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_第2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_第3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_第4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名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新

2、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2.通过讨论解题:    (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    (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

3、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

4、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5、(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   2.领读课文(利用幻灯或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3.自读课文;   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   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6.齐背课文。下课。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和

6、教学过程都体现授课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第一,紧紧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表现为思想性、工具性,还有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初级性的统一。小学六年级与初中相衔接,因此还应体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总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  第二,紧密联系两个实际,并在它们的结合点上作文章。  首先要联系教材实际。从体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内容上看,它虽然不很艰涩难懂,但多处用了比喻,精炼、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较深广的思想感情;从课

7、文类别看,它属于一类课文。  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虽然在今天的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谈不到“吃透学生”,但是对此时此地学生的实际也应该做出尽量符合实际的估计。首先是四川儿童在知识、情感方面和《囚歌》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次是作为西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学再加优秀教师的独特优势,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发挥也可能因教师或环境的变换而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谓“在两个实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就是说,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