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

ID:4493746

大小:2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1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_第1页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_第2页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_第3页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_第4页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观察中感知交流中提高——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观察中感知交流中提高——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我们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使数学学习真正的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的活动设计放在首位,把知识的教学融入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增强了数学思维含量,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猜想

2、、交流、分析、判断等学习方式,感受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初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本节课从学生活动中复习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三线八角”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平行线判定方法2、3,然后应用平行线判定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突出了数学的转化思想的教学及几何表达能力的培养。最后通过练习以及对知识的梳理,达到学生掌握本节课内容的目标。二、教学对象分析在上一节课,即平行线的判定⑴中,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是结合平行线的画法给出的,在画平行线时,三角尺在移动时紧靠直尺,由三角尺的角的大小不变,也就是同位角相等,引出判定方法1,接下来,举

3、出了它的一个实际应用。学生在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⑴之后,已经明确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除了定义、平行的传递性之外,还可以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进而产生了能否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系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想法,具有一定的求知欲。三、教学内容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本节知识掌握的好坏,关系到今后的学习效果,所以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应用对顶角性质和邻补角关系,推导出平行线的另两个判定方法。教科书是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角之间的

4、关系。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是把方法1作为扩大了的公理,再由方法1经过简单推理得出方法2,而由方法1或方法2得出方法3,则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完成。这里涉及到转化的思想方法——由未知转化为已知,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推理论证最常用的方法。“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是一个重要结论,教科书是用一个例题的形式呈现的,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在本章的数学活动中,还用到了这个结论。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理解“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并会应用平行的传递

5、性和判定方法1、2、3,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两条直线平行的过程,在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中,增强空间观念,提高推理能力。6观察中感知交流中提高——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操作和思维能力,感受几何推理的思想以及逻辑应用的价值。五、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探究内错角、同旁内角与两直线平行的关系;难点内容是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选择用哪一个判定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在学生活动中导入,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与交流,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采用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的方

6、法。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关键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时,要分清这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它们都有一条边必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条线就是截线,另一边所在的直线就是被截两直线,同位角像“F”、内错角像“Z”、同旁内角像“C”等。六、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平行线的判定⑵》。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活动1设计:师:你玩过桌球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将球准确地打入洞中吗?教科书P37。(课件出示:打桌球的场景)生:观察、交流、讨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7、平行线的传递性和一种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思考内容)师:图中∠1与∠2是__角,∠1与∠3是__角,∠1与∠4是__角,∠2与∠3是__角,∠2与∠4是__角?(课件出示)生:交流回答,∠1与∠2是同位角,∠1与∠3是对顶角,∠1与∠4是邻补角,∠2与∠3是内错角,∠2与∠4是同旁内角。(课件出示)2、师生行为:学生交流,讨论、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抓住这三种角的本质,同时强调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6观察中感知交流中提高——平行线的判定⑵教学设计3、设计意

8、图:学生在动手、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入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同时,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活动2设计:师:如上图⑴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