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ID:44914841

大小:26.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04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1页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_第2页
资源描述:

《克与千克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克与千克教学反思在对新人教版“克与千克”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建立对“克与千克”观念。再有就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因为日常生活中他们只是听到斤或两),还有就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所以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接受、体验和感知“克与千克”我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巧妙的设计了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自主操作与动手体验能力,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对1克和1千克的观念建立初步的认知。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过也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反

2、思效果一、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克与千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建立1克与1千克概念的过程。教学中我主要立足于让学生动手体验感受,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让学生掂一掂小豆子、小石头、乒乓球等实物来感受“克”有多重。掂一掂书包、食盐实物来感受“千克”有多重。猜一猜这些实物的重量,然后再比一比它们谁重一些,最后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3、。学生由最初的表象“1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渐渐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用字母g和kg表示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二、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想像、推理、猜测、判断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轻很轻的物品,而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说一说吗,不仅引发学生进一步对轻重的关注,更调动已有的有关重量单位的知识经验,尽管学生没有说出吨等知识,但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学生对“克与千克”已有自己的感知的情况下,要让

4、学生进一步的去推理、猜测、和判断一下几克与几千克的重量。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基本上都形成了克与千克的重量概念。在新课后的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一些“估一估”和“填一填”质量单位的练习,以及用好学生的教辅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反思不足在比一比的环节上缺乏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他们不知道比的是质量而不是大小,同样大的物体不一定同样重,同样重的物体不一定同样大。这时我应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我们不能只看事物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设计的话,课上得就

5、会更深厚一些。在本节课中,由于大量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但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欠缺,而我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掂、猜各种物品的重量,学生的估计有一定的差距,这时还让学生猜,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导致学生理解1000克=1千克这个重点有困难。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还是比较满意。我鼓励性的语言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情境场。整堂课学生的兴趣较高,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离不开我们的生活,增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在备课的时候对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周全、细致,上课的时候又能灵活变通些,那么课定会上得很精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