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

ID:44896748

大小:221.6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1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_第1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_第2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_第3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_第4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三章3.2.5距离课堂导学案新人教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5距离(选学)课堂导学三点剖析一、由定义求距离【例1】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PAB,PAC都垂直于底面,另两侧面与底面成45°角,M、N分别为BC、CD的中点,最长的侧棱为15cm.求:(1)棱锥的高;(2)底面中心O到平面PMN的距离.解析:棱锥的概念在本题求解中并无作用,重点应分析和利用好给出的面面关系.(1)设高为h,由平面PAB,平面PAC都垂直于底面,得PA⊥底面AC.又∠PBA=45°,∴PA=AB=h,AC=h.由PA2+AC2=PC2及PC=15,得PA=5(cm);(2)∵BD⊥AC,BD⊥PA,z∴BD

2、⊥平面PAQ.又MN∥BD,∴MN⊥平面PAQ,∴平面PAQ⊥平面PMN.做OH⊥PQ于H,则OH之长即为所求.做AG⊥PQ于G.在Rt△PAQ中,AQ=AC=h,PQ=.∴AG=h.再由,得OH=AG=h=(cm).温馨提示由于在棱锥中,随处可以找到解题必需的三角形,因此平面几何知识和解三角形的知识往往成为正确解题的关键.二、通过转化求距离【例2】如左下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平面AB1D1与平面C1BD的距离.解:如右上图,可证得A1C⊥平面AB1D1,A1C⊥面C1BD.设A1C和平面AB1D1及平面C1BD分

3、别交于P、Q两点.则PQ就是两平行平面AB1D1和平面C1BD的公垂线段.连结A1C1交B1D1于点O1,连结AC交BD于点O,由对角面A1C1CA与两平行平面AB1D1和平面C1BD分别相交于AO1和C1O知AO1∥OC1.由正方体的特性易计算对角面A1C1CA中,O1A1=a,A1A=a,A1C=a,于是在Rt△AA1O1中,AO1=a.由面积关系得A1P=.同理可求得CQ=a,∴PQ=A1C-2A1P=a-a=a.温馨提示本例应用两方面的转化,其一是空间距离的转化,其二是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后,为使思路清晰,可画出辅助图形

4、.这都是我们研究立体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注意体会学习应用.另外本例在转化为对角面中计算问题后,也可以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A1P=PQ,CQ=PQ知A1P=PQ=QC,即先证明P、Q两点三等分对角线A1C后再计算.该例还有多种解法.三、利用向量求距离【例3】如下图,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1)求证:平面B1AD1∥平面BC1D;(2)求平面B1AD1与平面BC1D间的距离.(1)证明:由正棱柱的性质知B1BDD1与AB1C1D分别为矩形,∴AB1∥DC1,D1B1∥DB,故面B1AD1∥BC1D.(2)解:由两平行平面

5、间距离的定义知,面B1AD1与面BC1D间的距离等于B1到面BC1D的距离.设B1M⊥面BC1D,M为垂足,且B1M延长后交面ABCD于N,以,,分别为x,y,z轴的非负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1(a,0,a),设N(x,y,0),=(x-a,y,-a),=(-a,a,0),=(0,a,a).由⊥,得·=-a(x-a)+ay=0.①由⊥,得·=ay-a2=0.②解①②得y=a,x=2a.于是=(a,a,-a).记〈,〉=θ,则

6、B1M

7、=

8、

9、·cosθ.由B1B·=

10、

11、·

12、

13、·cosθ,∴

14、

15、===33a.故点B1到面BDC1的距离为a,亦即所

16、求距离为a.温馨提示利用向量方法求解的思路有两个:一是设公垂线段的向量坐标,借助于垂直将此向量坐标确定出来;二是求与公垂线平行的向量n,然后求端点在两异面直线上的向量在n上的射影即可.各个击破类题演练1设AC、BD分别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间的两条线段,且AC=13cm,BD=15cm,AC、BD在平面β上的射影长的和是14cm,求AC、BD分别在平面β上的射影长以及平面α和平面β间的距离.解:过A、B分别作AA1⊥β,BB1⊥β,A1、B1为垂足,连结A1C、B1D,则A1C、B1D为AC和BD在平面β内的射影,且∠AA1C、∠BB1D均为直

17、角.∵α∥β,∴AA1⊥α,BB1⊥α,AA1(或BB1)就是α与β的公垂线段.设AA1=BB1=z,A1C=x,B1D=y.由题意得解得∴AC、BD在β的射影长分别是5cm、9cm;两平面α、β间距离为12cm.变式提升1如下图,已知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5,AB=12,求直线B′C′和平面A′BCD′的距离.解:∵B′C′∥BC,BC平面A′BCD′,∴B′C′∥平面A′BCD′.于是B′C′到平面A′BCD′的距离等于点B′到平面A′BCD′的距离.过点B′在平面A′B′BA中作B′E⊥A′B于点E.∵BC⊥平面A′

18、B′BA,B′E平面A′B′BA,∴B′E⊥BC.又B′E⊥A′B,而A′B∩BC=B,∴B′E⊥平面A′BCD′.即B′E为B′点到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